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及其特征

作者:韩立福 章建石




  一、 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文化的研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并在短短的二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组织文化的主要倡导者沙因在组织文化的研究中提出了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最深层的是潜在的基本假设,包括潜意识和一些公认的概念、判断和观念;处于中间层次的是被组织成员拥护的价值观,表现在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的哲学理念中;最后是表层的组织结构、组织过程以及组织行为等外显的、易于观察的组织要素。[1]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2]圣吉认为,文化是一项能将潜意识“程序化”的因素。如果你是在一个有阶级意识或种族歧视的社会中长大,你对人的看法和与人互动的方式,将与不具此类偏颇观念的社会中长大者完全不同。[3]而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是一个有自己哲学的组织,它在预期、应对和反应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4]
  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乃是在学校中能有完善的学习环境、设施以及易于学习的组织结构,以提供成员从事学习的活动,同时能提供适当的诱因,对于自我学习积极者、在促进他人的学习上有所贡献者或能将学习成果回馈于实际工作并提升学校教学或管理效能的行为给予奖励,强化其学习行为。就制度文化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的主要特征乃是具有完善的训练、学习系统,以及其他各种促进学校成员成长的渠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职员工的专业成长。当前我国中小学最迫切的是要完善学习、培训和进修制度,能够根据学校成员的学习需求,来对学习的课程、时数、地点、方式、人员及进度等进行专业的规划和安排,并保证计划的实施,且能不断反省学习的成效是否已达成预期目标。就精神文化层面而言,是指学校成员具有追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热望,同时成员间能彼此密切交流互动、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以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对外公共关系。此外,学校也应当紧密地与整个社会环境相结合,真正融入到外在环境中,成为学习型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实体。
  
  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特征
  
  1.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倡导不断学习的文化。在学习型学校中,全体成员、团队和组织的高效学习是其最本质的特点和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在学习型学校中,学生和教职员工共享着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并在这一观念的支持下,能够以更加长远的系统思维来规划和评价自身的学习,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学习过程。能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综合效能,而不是受制于片面的学业成绩。学习型学校中的团队或组织通过快速的学习,能够敏捷地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持续竞争的优势。因此,在学习成为组织成员、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动力时,学校的文化必须对这种常规性的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提炼,来更好地规范学习活动。
  2.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协作文化。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团队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修炼”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揭示了学习型文化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哈格里斯夫认为,学校需要的是一种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合作文化,这种学校文化是“由教师和学校所面临的挑战而产生的有机的合作模式,而不应当退化为一系列以规则为基础的毫无意义、内容空泛的常规工作。”[4]这种合作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教法研讨、学习共同体、家校合作等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各个团队、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之间。学习型学校的设计者迫切需要在学校改革过程中不断营造共享的协作文化,以提高学习型学校全体成员的行动学习能力。
  3.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共享文化。共享的各种经历和叙事方式是任何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组织成员共享的意愿是组织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点在专业化的组织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性机构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而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学习型学校需要鼓励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隔离的个人努力,需要采取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将个体成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组织范围里快速地传播,使得个人的知识能够在组织范围里被广泛地分享,从而促进个体的“私有”知识向组织的“公共”知识转移,不断丰富组织知识库的内容,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这一方面要求学校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来固化这一知识转化的程序,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在组织文化的内容中增加共享这一维度,使组织成员突破个人的知识财产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并以此来获得收益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狭隘心智模式,以一个开放、谦逊、容纳的胸怀来贡献自己的知识,共享他人的知识,在与组织及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4.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反思文化。反思是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组织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器。在学习型学校中,习惯性的反思要求学校的全体成员在遇到困难或疑惑时,不能“归罪于外”,把责备的矛头指向他人或学校的其他部门,而是将“镜子面向自己”,通过反思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来审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在传统的学校中,反思更多是以一种个人学习的方式存在于部分教师、学生或学校管理者的行为中,并没有成为全体组织成员共享的思维方式。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反思也基本上由团队或组织中的领袖来自上而下地推行,这样的反思行为在组织中是随机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毕竟,在变革缓慢的传统学校制度框架下,学校领导者的反思精神只能更多地被期待而不是被执行。在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中,反思成为组织成员和各种团队的经常性活动,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机构的运作过程中。学校组织中的成员通过反思来加快学习和成长的步伐,而学校以及其中的团队则能够通过反思学习,来不断提高对客观环境的应变能力。
  5.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也就是说,当面对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和不确定性时,组织能够通过创新的途径,以迅速的变革来应对挑战。学习型学校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在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中,创新成为了全体组织成员的基本“心智模式”,组织、团队和组织成员分别通过开放的渠道与开放的心态,来以不断变革的思维方式来观察问题,以创新的方式提高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校管理人员能够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革新学校的管理流程,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
  6.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民主平等文化。传统的学校是一种权威型的学校,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通过权威的分配来维持学校的运作。在这种传统的学校组织中,从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而言,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是社会的代言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拥有崇高的权威。在学校和教师的潜意识中,学生都是缺乏自主性和个性的孩子,他们丝毫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地遵从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学习型学校理念通过对学习这一概念外延的扩展,让学校和教师都认识到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还应当是教师学习的伙伴和对象。学习型学校通过倡导民主平等的组织文化来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他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认知的传统心智模式,使学习型学校在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中成为“一种促进师生交往的教育组织模式”。[5]
  7.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宽容文化。学习型学校如果仅仅倡导民主平等是不够的,还需要宽容来协调民主平等基础之上的差异。需要明确的是,在学习型学校中,任何形式的学习在本质上都是不断尝试、不断提高的过程,各种错误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校组织中的不同成员在学习中认识、改进错误的速度和程度也将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迥异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工业生产线上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师需要容忍甚至学会欣赏这些差异,并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上建构和完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在教师之间的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用包容的心态来面对他人的个人知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管理者更加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以身作则,以包容的心态来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以开阔的胸襟来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Edgar Schein.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leadership.Second edition.Jsssey-bass publishers,San Francisco.1999.
  [2]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 胡昱.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中外企业文化,2004(8).
  [4] 达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范国睿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夏新斌,雷鸣强.学习型学校:一种促进师生交往的教育组织模式.教育科学,2002(2).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