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中介语僵化现象对初级阶段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于秀金




  “中介语”是独立于语言习得者母语和目标语的相对系统的第二语言知识,是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生成的语言特征的不稳定组合,它具备三种任何其他语言所持有的特性:系统性、渗透性和动态性。系统性是指初学者的第二语言并非杂乱无章的语言系统,是界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立系统;中介语的渗透性受制于其开放性,在其整个发展期间存在几个阶段,但在任何一定阶段内它不会维持不变,且随着习得者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知识到旧知识的渗透,错误将会被逐渐地修正;中介语的动态性表现在其各个不同但相关的阶段内,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连续系统,而每个阶段都可看作是习得者的一个习得点。如果习得者与以目标语为母语的语言输出者完全隔离的话,其第二语言很容易发展成僵化系统或洋泾浜语言,即“中介语僵化”现象,该现象是习得者将与目标语相关的语言项目、规则等维持在他们中介语中的一种特别的目标语次系统,而不管学习者的年龄大小或其在目标语习得中接受的解释和指导的数量多少;初学者对英语运用的偏离实际上是其对英语能力掌握的偏离,该偏离又对应于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学习经验以及不同目标与期望度。中介语僵化在本质上分为暂时性僵化和永久性僵化,中小学初学者的英语僵化基本上属于暂时性僵化;如果初学者有机会接受最佳的英语输入或是积极参与到目标语语境中,其英语习得将会达到另外一个决定性阶段。中小学学生的哑巴英语或洋泾浜英语现象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运用不当、教师交际反馈不适宜、培训迁移以及习得者或教师目标语文化知识的欠缺等。因此,初级阶段英语教学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英语初学者在学习初期容易保持较强的兴趣,但在一段时间后其兴趣会逐渐降低,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最佳初期阶段。但有时教材的编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阻止了学生接受高质量的目标语输入,也妨碍了他们培养认知习惯和语感,过分延长了初期学习阶段,使初学者的兴趣大打折扣;一旦他们的兴趣减少甚至消失,就会无意识地拒绝继续英语学习,其中介语便趋向僵化。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手头的教材,以维持学生的兴趣并增加语言输入的强度和精确度。情感因素的充分利用关键是如何消除情感障碍,情感障碍越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越小,因此老师在创造肯定的情感背景和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信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初学者的过度担忧,教师创造一个放松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其鼓励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内在驱动力与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没有内在驱动力,就没有目标,反之亦然;如果学生持有明确的动机,他们在困难面前就不会畏缩且能积极地接受输入。情感障碍的形成受学生个性和社会交往的影响;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们改善他们的意识观念及教他们如何处理与别人的关系,以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二、减少母语干扰
  
  中介语僵化与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的干扰称作“否定迁移”,它是中介语僵化的主要因素。当初学者掌握的目标语知识不能使他们有效表达自己时,他们将会诉诸于母语的部分运用。跨语错误,如“although…but…”,以及中式英语的使用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因为初学者掌握有限的目标语知识,母语向中介语迁移尤为突出,但是当他们不能形成系统的中介语而仍依赖于母语的话,他们的不合适表达便容易趋向僵化。我们应注意到否定迁移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的初学者学习阶段,且由否定迁移诱发的错误只占少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说地道英语,但最佳的途径是在学习环境中限制其汉语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模式,维持肯定迁移。学生们需要提高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养成一种英语心理趋向的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趋向,引导他们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肯定迁移。当初学者习得母语时,思维与语言交互作用,很容易诱发肯定迁移,但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他们不得不经历一个心理翻译过程。用英语思维则要求学生必须在心理上在英语词汇、词组、句子与概念之间形成连接关系,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片、录音、表演,以及其他一些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他们的心理分析,增加感性能力,促进肯定的英语思维方式。一旦在现实实体与语言之间建立起关系,学生们就会避免心理翻译,将概念与语言直接联系起来,极容易诱发肯定迁移。
  
  三、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
  
  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提供否定或中立的认知反馈,而是错误地使用了肯定认知反馈;实际上很多僵化现象起因于过度的肯定认知反馈,因为学生的英语错误在成功交际和获得肯定反馈的情况下很容易继续存在下去;然而如果教师提供过度的否定认知反馈,学生们容易失去信心而放弃交际,即他们意识到自己表达中存在如此多的错误,认为再怎么说英语也没多大用处。因此,教师应把握提供否定和肯定的认知反馈限度,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认知反馈或尽可能多的肯定情感反馈。在日常教学中,有些错误是学生自己不能够去除的,如果教师不予以纠正,它们会继续保留在中介语中。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意义表达上,而导致了其语言结构操控能力的下降,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不懂这些语法规则,而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未养成英语口语自发运用的习惯,如错误表达“It is how big”会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而逐渐自发纠正的;如果他们集中于交际中意义的表达,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但可在交际后指出一些典型或普遍错误,评价要适宜,或者点到为止。大体来说,对于中小学学生在学习初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指出,此时的错误纠正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反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初期阶段学生习得语言的准确性及流利性,教师都应兼顾。
  
  四、掌握教学方法
  
  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还要掌握有关的教学法,知道什么样的输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什么方法在解释目标语时最有效。教师需要尽可能使用相对地道的教学材料,或者能有效地使用网络辅助教学,以减少他们本身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对于很多非目标语表达,不仅学生难以识别,相当一部分教师也不予以理睬。很多教师对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其主要症结所在。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网络学习。另外很多教师本身对教学法的理解和使用也存在缺陷,尤其对当前流行的交际教学法缺乏理解;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推崇该教学法,让初学者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考试时稍变换句型,学生就不知所措。
  
  五、不可忽视教材因素
  
  我国英语教材原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时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目前已基本解决,从小学到中学乃至高校的教材都已更新换代,并有多种版本可供选择;但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书面语和口语的混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混合使用。学生在说口语时就像在背课文,而写出来的作文又像在说口语;很多口语教材过度强调句型的完整性,因为它们是专门为提高英语习得者的语法结构运用能力而编写的,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英语口语的特殊性。有些教材是用美国英语编写的,却请来了英国口语教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比如定冠词和一些介词的使用,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注意这些差异,他们所犯的错误很难去除,最终僵化。另外,教材必须真实;所谓真实是指所用教材必须是用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之间的对话或由他们撰写的文章来编写的,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所有原版教材都是真实的语言输入,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原版教材的编写也是为了让初学者掌握某些句型,忽视了真实性。
  中介语提高的过程就是英语习得过程,僵化现象的避免标示着英语习得的成功。在中小学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中介语及其僵化现象的实质,就应谨慎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如果初学者无论何时犯错误我们都不予以理睬,这样也会导致他们语言错误的僵化,甚至导致他们英语习得的失败。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英语习得过程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影响英语习得的其他因素,如初学者个性差异、社会文化因素等。(责任编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