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事例教学法在政治课中的应用

作者:阎华荣




  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政治理论课,是授课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一、事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事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事例作为传授知识工具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具体说来,该教学方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用典型事例做由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中用典型事例做论据论证理论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用典型事例总结理论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教学法从现实生活出发,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事例教学法主要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事例教学法有助于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事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进行多维度解读,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2.灵活性。教学以教为主导,教师的教不灵活,没有创意,学生必然也死板、循规守矩。事例教学法讲究的是事例求精但不求多,围绕一个或几个事例,变换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3.主体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事例教学法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了充分的去想去说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去联想、列举、对比,尽可能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事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是事例教学法的科学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的。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积极行动,是因为内心有一种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地位,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间接动机,但仅靠此,很难把较为抽象的理论课讲活、讲好。采用事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好奇心内驱力”的驱使下,靠直接动机完成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例教学法以此为科学基础,从动机角度坚持教学论中的“兴趣”原则,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事例教学法也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是有感情、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体。学生不愿意单纯地听干巴巴的理论讲授,从内心来讲,他们一方面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和书本的理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他强调要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定教学过程和阶段,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注意规律是心理学中一条重要规律,事例教学的过程正是心理学中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讲课中选用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事例导入新课,使得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角色,这种注意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无意注意,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阐述理论,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教师重点讲述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当教师讲授的内容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情绪越来越高涨时,其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有意后注意,此时,和学生一起学习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效果最佳。
  2.认识论是事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目的也是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知识,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人类认识活动规律的制约,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他们主要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来接受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学习间接经验,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躬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论证理论,引导学生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例教学法正是以此为依据进行讲授,它浓缩了人们认识事物时所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师或学生在学习中选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新课,引出所学的理论知识即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学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授课中用事例论证理论正确的这一环节就是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到的理论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成功。这一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开展的,采用事例教学法,师生用所学理论来说明实际问题,每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正是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过程的再现。可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事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这一教学法也贯彻了教学论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事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即“例——规法”和“规——例法”。“例——规法”是一种从特殊例证到一般规则的教学方法。而“规——例法”是一种从一般规则到特殊例证的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正是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应是因材施教、灵活掌握。
  1.导入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犹如戏剧的开场白,也类似于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在课堂教学中也确实如此。导入设计得好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导入新课,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使他们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并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巧妙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认知条件。
  2.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当学生通过新课的导入引起了学习理论的极大兴趣时,学生已进入到有意后注意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讲授新的理论;当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时,教师组织学生从现实中去找事例来进一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这就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以及表现欲,由此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3.说明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学生举例论证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总结归纳典型的事例,论证理论的正确性,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时,可以结合实际用大量的事例来说明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事例教学法的效果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把事例教学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事例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比起那些没有运用过事例教学的学生,学习收获明显较多,他们具有较高的课堂学习动机和水平。运用事例教学的学生在理论的接受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上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具体看来:
  1.事例教学法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应该是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用事例教学法授课实现了上述教学目的,它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举例子、讲故事,也不是简单地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它是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学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2.事例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年来,围绕高考指挥棒,高中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过多地进行练习册的练习,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单一陈旧。作为学校政治课很有必要用事例教学法,选用一些历史典故、社会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论证理论的正确性,用以弥补知识的缺陷。
  
  五、事例教学法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让事例冲淡教学的主题,注意理论的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理论的讲授应注重理论的整体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也应做到事例围绕主题,重点突出,前呼后应。
  2.事例选择时注意它的典型性和实效性。事例教学中事例的选择切忌备课不充分,课堂上信手拈来。这样做课堂气氛虽活跃,但收效甚微,在某种程度上还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注意力。另外,在事例选择时涉及到社会问题、学生思想问题时还应注意它的实效性。
  3.事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并用,效果会更理想。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事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茶馆式教学”同时运用效果会更理想。在事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总结理论、适时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单调、枯燥的理论课变成艺术的殿堂。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