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及其管理

作者:徐 陶 彭文波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特殊性及其表现
  
  以群众性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其活动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参与要素等都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参与者主要是所在学校的教师
  同其他专门教育研究机构有一支稳定、专职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基本局限于本校固有的教师,他们与高等院校中参与科研的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被教学所占用,对其进行考核的“德、勤、绩、能”基本也是围绕中小学教学任务展开的,而从事教育科研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热爱和兴趣,内源性动机比较突出。
  其次,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来看并不高,专科、本科是主要构成成分。他们在学校中的知识体系也基本上以所教授科目的基础性知识为主,相对新、尖、高的部分巩固性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丧失,对于教育科研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普遍比较缺乏。
  第三,从教育科研本身来看,中小学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具有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的双重任务。他们要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因此,研究的主体性十分突出。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主要的并不是因为需要教育实际工作者参与建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不是要求教育实际工作者也像专门的科研工作者那样来开展研究,而是需要把育人的任务与科研统一起来。因为要更好地育人,所以要开展教育科研,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作为教育实践者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于是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上,科研工作与育人工作统一了起来。
  
  3.中小学教育科研对象的区域性特点突出,大多只针对所在学校教育领域内的问题或者现象进行阐述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存在比较突出的区域性特点,基本上是为了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特定问题,研究的宏观性不够突出。这既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
  
  4.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总体水平并不高,科学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侧重于教育经验的概括、提炼和升华,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性不强,极大地影响到了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这与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身有关。
  
  5.中小学教育科研所必需的外部条件严重制约了科研活动顺利展开
  目前,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展开有许多制约因素,除了教师的观念受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教好书就行了”等以及本身科研水平不高的制约外,外部条件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必要的资料积累。其次,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
  
  6.参与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各要素协同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中还存在要素之间协同不够,误区、盲区还比较突出。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第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部管理机制比较僵化,不利于科研的公平,也难以理清内部的各种关系。第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建议
  
  1.引导中小学教师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当前,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与发展的不良观念有:“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恐惧论”、“教育科研名利观”、“教育科研无用观”等四类。对此,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从改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不良心态入手,引导教师力求弄清四个关系,树立四个新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观念。中小学领导和广大教师应真正形成共识:没有教育科研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创新的领导;仅仅会教几节课而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2.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健全相应的教育科研制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成年人大多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价值感,从而满足一定层次类型的需要。如前所述,教师的科研动机是由完善知识结构、解决现实问题的好奇心所驱使的,很大程度上来自内在的兴趣。保护和引导教师的这种内源型动机需要一定的强化物。如,对于每个教师的科研成果推荐发表,实现其成就感;对科研表现积极、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或者推荐其进修等。这些措施应着眼于激发、维持教师的科研动机,促使其科研行为从自发到自觉。
  
  3.成立专门的科研管理与协调的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领导和协调机构,可以挂靠在教务处,也可以与教务处并列,直接对学校负责,可以把各科教研组的活动纳入机构的常务活动之一,同时具体负责科研制度的制订、课题规划、申报与管理、科研资金的审批与管理、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与奖励等。其中,学校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方针与政策,对于完成学校教育科研任务,实现学校教育科研目标有重大的意义。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保障。规划制度、立项制度、学习制度、检查指导制度、经费使用制度、成果管理与档案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这八项制度是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4.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与水平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具体学科的系统知识是开展科研的基础,而科研方法、资料处理的娴熟掌握则是科研科学性的保证。因此,中小学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达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目的:其一,组织教师自学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各科实际“缺什么补什么”,保证科研能力强化的针对性;其二,把有一定科研基础或者科研成果比较突出的教师送出去培训,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回来后再通过二次培训的辐射,使大多数教师达到提高科研能力的效果;其三,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科研指导,通过教研活动、系列讲座等逐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其四,鼓励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教育科研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科研能力。
  
  5.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设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
  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各校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为教师建立专门的阅览室,订阅水平较高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和各专门的学科杂志,如《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等;购买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工具类和指导类书籍如教育类百科全书、教育学与心理学辞典,教育研究方法类书籍,经典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著作等;对教师自己购买的、用于科研的书籍在资金上实行倾斜,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补助;连入计算机互联网,获得CNKI、超星电子图书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权,鼓励教师检索文献;设立专门的教育科研基金,主要用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和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1] 王志坚.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和意义.教育研究,1997.
  [2] 郑燕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重化.教学与管理,2001(1).
  [3] 赵传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13).
  [4] 余柏民,许文霞.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2).
  [5] 李春山.中小学学校考验管理策划探析.中小学管理,2004(8).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