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高中段班级管理人性化的思考

作者:余江林




  很多老师都说,光上课不能说累,累就累在当班主任。确实,许多人都认为当班主任难、苦、累;要当一名好班主任自然更难、更苦、也更累;再要想成为一名出名的班主任,其难、其苦、其累自然更不用说了。然而当一名出色的班主任真是这些人想像的那么苦,那么累,那么难吗?我想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说确实如此,然而如果你是一个具有新型管理理念的班主任,你可能感受更多的并不是苦与累,而是成就与快乐了。
  
  一、明确何为高中段班级管理的人性化
  
  人性是人的多重属性的总和,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等多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与人性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人的需要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内在原动,它作为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全面地规定着人的活动,从根本上影响着作为人的活动产物的全部人性的形成。因此,要明确何为高中段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就首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特点及其需要。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①有强烈求知欲;②追求个性;③有叛逆性;④新事物接受快,有较大开放性;⑤有较强的民主、平等、自由意识;⑥有较强的合作交流意识。当然现在高中段一个班级有50人左右,以上所述只是他们所具有的共性,从个体来看——他们又展示出多姿多彩的个性,我们所谓的班级管理人性化,当然不是简单的对全班50人一视同仁不加区别,而应当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给予相应的引导教育,既针对学生共性特点,又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笔者认为的高中段班级管理的人性化。
  
  二、高中段班级管理人性化的现状分析
  
  应该说,目前高中段班级管理人性化的呼声是相当高的,有的班主任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但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当中,各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有时甚至与教育管理人性化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比如以下这个案例:两位学生因为小事发生摩擦进而发展到打架,这事当时班主任不知情,事后,其中一方或双方还不解气,又召集他人(或同班同学、或高年级同学、或在其他学校就读的初中时的老同学,有时甚至是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再多个打一个,或者群殴,终于闹到班主任或学校政教处头上,这时班主任将作何处理呢?笔者看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不论原委,严加处分。了解事情大致情况,马上大发雷霆,打架斗殴,还打群架,又有社会上人参与,认定为流氓行径,要求学校政教处给予最严重处分,最好是当即勒令退学,最起码是马上让父母带回家去,等候学校的处置,自己班级里是绝然不让他呆了,最后,有少部分真的被勒令回家了,当然大多最后还是回到了该班级,前提是学生家长好说歹说,学校领导好说歹说,之后才让其回来,还附加一条,“下次再出现这样的事情,那可就没得说了。”可这样的学生往往就有下次,于是又有几个学生回家了。第二种,“好生”、“差生”享受不同待遇。了解了事情的大致情况后,如果打架的双方都是自己班的学生,其中一方在他眼里平时表现较好,成绩也较好,另一方则反之,该班主任心里立刻摆好了谱:“肯定是这个‘混账’东西主动挑衅惹事端,恨不得立刻把他踢回家去。”后来事情不管问到什么程度,一句话,不能让那个“好学生”吃亏,,也决不能便宜了那个“混蛋”;如果打架发生在自己班学生与别班学生之间,如果己方学生是自己眼中的“好学生”,该班主任马上有了想法,对方肯定不是一个“好学生”,或者干脆想到对方班主任肯定管理欠严格,教育欠方法,没有像自己那样的管理水平,于是在处理这个事情上,总是据“理”力争,尽量不让己方学生吃亏;如果己方学生在他眼中属于那类“差生”的话,那可对不住,心里头早就咒开了:“这可真是个扫把星,一天不给我惹事就不行,碰到他我可真倒了八辈子霉了,今天我可要整整他。”于是他便一再向学校政教处表态,“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违纪违规行为,一定要严肃按照校纪校规给予严肃处理,决不能纵容姑息,否则,要是他以后再出什么问题,我可管不了了。”迫于该班主任的压力,该学生严重记过是不能免了,如果该生“认识态度不好”,那对不住,请你转学吧,要不你就被勒令退学了。第三种,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其主动认识错误。首先,班主任以谈话方式向当事人了解事情始末,注意不放过细枝末节,并关注促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然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自述事情原委,这是学生进行深刻反省和冷静思考的过程;接着对照学生自述,老师耐心分析促使事情发展恶化的每个环节,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和症结所在;最后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错误,化敌为友,也是自然的事了。至于处分,给他们敲敲警钟,加深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就可以了。
  这三种类型的班主任应该都是存在的,相对而言,前两种的所占比例可能还要略高一些,事情说开来后,我想大家都是明眼人,孰优孰劣自不必说。可是为什么一落到具体事情上,我们还有很多的班主任不自觉地就采用了前两种处理方法呢?笔者还是一句话——现阶段人性化的管理意识还需要在许多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中加以根植和强化。
  
  三、人性化管理的依据
  
  1.先从教育的根本目标说起,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要塑造一代新人的人性美。为此,教育本身首先就应该成为一种具有人性特征的活动,合乎人的本性,具有人道内涵。
  2.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人性化展示的舞台,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根本依据。
  3.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存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新的时代呼唤有知识、有能力,具有民主平等、合作、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培养人才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育学生,怎样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1.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一般人认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源自自身的发展前途,大多班主任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也总是从这点出发。要学生树立为自己而学的思想,在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生存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为自己前途而学的意识还是较容易树立起来的,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得到较大的发挥,但这毕竟是相对狭隘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作为其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担负者,班主任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体会到国富民强的辩证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青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有能力走在世界民族的前列。
  2.培养学生丰富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人正见义勇为与歹徒殊死搏斗,周围一群围观者却一脸冷漠,眼望着见义勇为者被歹徒刺伤而无动于衷。班主任老师要能及时地抓住身边的事例经常性地进行引导教育,使其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其丰富真挚的情感,能使其从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身边的人与事拓展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处世理念,让他们看到爱“星”点缀的天空多美丽。
  3.充分肯定学生,让其享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开启自信的人生。没有一个人愿意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的,人生来便是来追求成功和快乐的,争强好胜更是年轻人的天性,那我们如何让其人生充满自信,拥有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呢?这需要我们教育者能时时刻刻地关心我们的学生,要善于从学生的身上寻找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健康的、自信的;相反如果我们总是在他们身上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次次在他们面前表露出你的失望和不满,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可能取得任何的成功,自己的存在也不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那他们的人生就只剩下悲观和绝望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论是非,只是一味的肯定与表扬,是不好的应适时指出,有时也要严厉地批评,但更不可缺的是及时地激励与鼓舞,班主任应该致力于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特别是让暂差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我们应该明白,学生就像自己的子女,十分渴望老师的关怀。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对任何学生进行体罚和歧视,特别要杜绝心罚。我们要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我们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当班级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使其得以自我教育,并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
  最后,笔者还想指出的是,在班级人性化管理中还应避免陷入误区。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所谓人性化,是说在严格管理前提下的人性化,而不是无原则当老好人,不讲原则。高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如果我们对学生管理放弃了原则,放任自流,就会使学生模糊了是非对错,养成坏习惯,贻害无穷,违背了人性化管理的初衷。笔者以为,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学校班级要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原则问题绝不含糊,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被尊重的氛围里学习知识与做人,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