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城市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刘永林




  一、引言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众多的“减负”政策和措施,试图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至今日,人们虽对“减负”各有褒贬,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关“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减轻学生对学习压力的体验感,“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减压”才是“减负”的实质所在。
  有些研究者把压力看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或用压力这一术语来指个人产生的压力和要求的程度,并用“紧张”一词指称这种压力的反映。[1]本文所使用的“学习压力”,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压力体验的主体是身心未成熟的,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小学生。因此,我们将学习压力界定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反应。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开放性问题访谈的调查结果,编制了《城市小学生学习压力量表》,并经过先期预测修订、专家审定后正式投入运用。量表共有20个测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即作业与考试,师生关系与班级管理,学校生活与学校制度,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答“是”得1分,“否”得0分,得分在15分以上者为压力很大,9~14分者为较大,5~9分为中等,0~4分为不大。调查对象是广州市某小学1~6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512份,回收51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98.2%,其中男生245人,女生258人。所得数据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处理。
  
  三、统计结果
  
  1.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总体现状
  学生对学习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学习本身的一种个性化认知。
  表1 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被测试的503位学生中,学习压力程度很大的占12.35%,较大的占38.36%,中等的占37.2%,不大的占12.12%。尤其是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总人数已达到半数以上,这说明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项减负措施的效用还有待商榷。学习压力过重仍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我们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2.年级差异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
  总体来看,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但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是否存在差异呢?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一、三、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做了F检验。
  表2 小学生学习压力年级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小学各年级学习压力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低、中、高年级的学习压力的总体水平不是呈现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强的趋势,而是表现出两头强、中间弱的趋势。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最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最高,甚至超过了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这一点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压力重,原因主要来自于其学习适应性水平较差。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校门,一下子还难以适应正规的学校学习生活,加之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引导,致使许多小学生由入学前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到入学后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减轻,而到高年级,其学习压力再次回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对能力的要求,因此对学习的自我期望水平提高。二是虽然近年来国家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学考试制度,实施就近入学的原则(广州市还采取过电脑派位、优秀生推荐、特长生加分、初中实验班招生考试等办法),但是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的优势仍然存在,择校现象事实存在。对学生而言,为了能进入这类学校,学习成绩仍是重要的参照标准。因此,隐性的升学压力仍然存在,致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加重。
  
  3.性别差异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
  由于性别不同,男女同学在学习方式方法和思维水平、类型上存在差异,在学习压力的体验上是否也是如此呢?
  表3 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知,小学生男女同学学习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小学生学习压力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各项减负措施对男女学生的效用一样。此外,家长对子女无论性别男女,也都抱有同样程度的期望。
  
  4.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我们以2004学年度小学生各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依据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别对三类不同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表4 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数据分析表明,处于不同学习成绩等级的小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压力最大,这可能与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并且学习成绩的不良带来学习自信心的不足。其次,学习压力较大的并不是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而是成绩好的学生,这可能与学习好的学生对自身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有关,并且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学习动机的附属内驱力成份较高,他们期望用成绩来赢得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担心成绩的降低会影响自己的荣誉、班级地位的获得,因而学习压力相对较重。
  
  5.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学习压力差异
  表5列出了样本中的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压力的差异情况。从统计结果看,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压力略有显著差异,三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压力没有显著差异,五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差异极其显著。
  表5 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学习压力差异
  
  为了分析原因,我们专门深入这六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与访谈,结果发现,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科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班主任不同的管理方式是造成小学生学习压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6.父母文化程度与小学生学习压力差异的关系
  我们将父母文化程度分为大学(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中、高中以下三类,从表6的统计结果看,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学习压力得分也越高,特别是父母文化程度是大学水平的与高中水平、高中以下水平的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不过父母文化程度是高中程度与高中以下水平的学生学习压力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我们认为,父母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这可能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会影响他们对知识与能力的价值的看法。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也高,正是这种较高的期望往往会加大子女的学习压力。
  表6 父母文化程度与小学生学习压力差异的关系
  
  四、结论、分析与建议
  
  1.结论
  (1)目前城市小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达到了较大的程度,学习负担过重。
  (2)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存在着年级差异,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且全部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