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内地藏族高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研究

作者:陈国典




  一、问题提出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变量,其与身心健康的相互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个体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不同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宗教背景和自然环境都可能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发生的心理感受,因此,本研究试图分析和比较汉藏高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差异,并试图揭示出在内地求学的藏族高中学生的应激源结构层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了成都市一民族中学高一到高三的藏族学生150人作为被试。他们都来源于四川藏区。男生95人,女生55人。为了作比较研究,同时在同一中学选择了150名汉族学生。
  
  2.材料
  本研究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共有27个项目,主要为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人际关系、学习应激、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因子,该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对每个事件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是否发生,如未发生过就只在未发生栏画“√”,如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或极重度(5)。
  
  3.施测
  选择成都某一民族中学的所有藏族和汉族高中生的班级进行集体测查,然后统计藏汉族学生的有效问卷,并根据藏族学生的有效问卷数量,在汉族学生的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对等的相同数量的问卷进行对比研究。
  
  4.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处理。
  
  三、结果
  
  1.通过对汉藏高中生生活事件包括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应激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比较,结果表明:汉族、藏族学生总体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六个因子上,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差异显著;藏族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汉族学生。这说明藏族学生在人际关系、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上的应激量高于汉族学生。汉藏高中生在学习应激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其他因子比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学习压力和受罚感受的强度是一致的,没有本质差异。
  2.藏族高中生各内部生活事件的因子结构排序。内部因子之间的方差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各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差异则可推断它们处于同一个层次,相反则是处于不同层次。通过上面中的差异性检验,可得出藏族学生心理应激源的排序结构。就是藏族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因子的排序从感受最大到最小依次为:学习因子←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因子←丧失因子←其他因子。
  3.藏族高中生生活事件的性别比较。在藏族高中生生活事件中性别差异不显著,男女同学的应激源和结构是一致的。说明文化环境是决定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因素,与性别无关。
  
  四、讨论
  
  1.汉藏高中生生活事件的特点和原因
  藏族高中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上和汉族高中生差异显著,这说明藏族高中学生比汉族高中学生在这三个方面都容易产生挫折感。这与藏族学生从小生活在藏区,来到内地学习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与藏区有很大差异,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以及自我意识中的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有关。此外,藏族学生长时间远离家乡及亲人,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也是导致在这三方面容易诱发挫折的原因。林崇光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藏族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要普遍高于汉族学生,其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这说明藏族学生在内地学习期间会普遍面临一个生活环境和交往方式的重大改变,在此期间需要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如果对此关心不够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2.如何评价藏族学生的应激源结构
  在内地求学的藏族高中学生的应激源结构是:学习应激←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因子←丧失因子←其他因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藏族学生而言,最容易诱发挫折感的是学习应激、受惩罚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从对学生访谈中我们又发现,学习应激是核心源头,而受惩罚和人际关系往往与学习应激密切相联系,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更大的学习应激。
  在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的学习应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的期望。他们认为父母拿钱让自己到内地中学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自己成为一个比过去更优秀的学生,但在内地中学环境中,一旦进行横向比较,他们学习成绩的劣势往往给他们很大的打击;(2)课程学习应激。主要表现在对教师语言的适应、教学方法的适应、学习标准的适应比较困难。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他们普遍的挫折感在英语学习和汉语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上面,因为过去藏语是他们在小学学习时的主要工具,而到了内地中学,这一语言基本被放弃;(3)同校藏汉族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挫折。这种挫折的危害性在于“滚雪球效应”会使挫折感越滚越强,具有相似挫折感的同一民族学生的人数越滚越大,并最终导致民族群体意识——拉大藏汉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学校生活适应的其他挫折;(4)学校环境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它主要发生在课堂内外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给学生传递的信息,当然,有许多是藏族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归因,藏族学生总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种“歧视”;(5)教材适应挫折。由于过去的教材大多是以自己民族的语言编写的,到了内地中学则全部是国家统一教材,用汉语编写的,这为他们的阅读理解制造了不小的障碍,削弱了他们学习能力的表现,这是他们学习挫折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受惩罚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诱因导致的体验上:(1)考试失败;(2)课堂问题回答失败;(3)教师对他们在学习成就、生活适应和同伴关系等能力方面的批评;(4)父母对学习成就的期望与学生学习实际成就之间的反差导致的父母批评;(5)新环境中日常生活适应障碍;(6)与教师、同学之间矛盾处理的无能感。
  人际关系挫折主要表现在:(1)藏汉同学之间的关系;(2)师生交往关系;(3)亲子沟通关系三个方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内地学习的民族学生特别需要心理老师的指导,又特别是在心理应激疏导,学习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师生交往能力、亲子交往能力、挫折承担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提供温馨的支持。之所以提温馨的支持是在于藏族学生从一种文化背景来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学习,他们原有的心理支持系统无法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他们很快建立新的心理支持系统,这就离不开学校制度和教师人文关怀的帮助。在本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的丧失挫折要高,这是他们离开家和习惯了的文化背景之后的必然结果,因此学校必须关注并应及时想办法解决问题。
  
  五、结论
  
  1.汉藏高中学生总体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六个因子上,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有显著差异,藏族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和健康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汉族学生。
  2.藏族学生的应激源结构表现为:学习应激←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因子←丧失因子←其他因子。
  
  参考文献
  [1]黄光扬.高师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因素关系.健康心理学,1995(2).
  [2]刘贤臣,刘连启?熏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
  [3]林崇光,杜亚松等.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2001(2).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