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的若干策略

作者:桑玉民




  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教育部从2000年起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校园网建设的热潮。几年过去了,调查显示有部分先期已建校园网的学校收效显著,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网利用率不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学校正在酝酿建设校园网,如何建好、用好校园网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建网时机,先培训后建网
  
  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时明确指出:“校校通”并不等于“校校网”,各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规模、应用水平来确定是否建网和在什么时机建网。建网决不是为了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使其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做到物有所值。建校园网对中小学来说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建网的时机除资金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应用水平。建网与应用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即建网能促进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等于建网就能充分应用好网。建网过早,价格贵,师生应用水平低,校园网利用率低,而设备一般3~5年更新换代,投入产出比较低,会造成极大浪费。建网的时机一定要与师生的应用水平相适应,建网前先建一些多功能电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应用系统,提前培训,让师生熟练掌握一般计算机操作应用,这样在实践中就会产生对网络的强烈需求,这时建网最为适宜。建网过迟则滞后于形势发展,在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落伍掉队的危险。
  
  二、建网原则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校园网建设受资金、应用水平、网络设备与技术的价格、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制约,也是一个逐步扩展、升级的过程。为保护投资、避免浪费,校园网建设应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简单够用、便于升级”的方针。网络规划率先考虑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原则。实用性是指要由最终应用决定网络建设;开放性是指要采用开放标准、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靠标准化来实现网络互联,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先进性指设计思想先进、软硬件设备先进、网络结构先进、开发工具先进,先进性能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
  
  三、建网程序及方案的确定
  
  校园网建设的主要程序包括立项、方案设计、方案论证、招标、施工、交接验收和人员培训。
  方案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要经过多次酝酿。通常做法是由学校提出需求,公司做技术方案,辅之以公司提建议供学校参考,进行选择取舍。先前有些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不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校园网建设侧重于硬件和系统软件建设而忽视应用系统的建设,而具体应用主要由应用软件系统提供。配置实用、合理的应用软件系统需要对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有深刻理解,因此选择公司最好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对网络在学校中的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相应的行业资质和建设校园网的成功案例,能提供快速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学校在建网前参观1~2个校园网,吸取其经验教训,再结合本校情况提出自己的要求。
  校园网方案应提供硬件、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应用为导向来决定建设。方案设计一般包含需求分析、网络系统设计、布线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设计、项目实施管理、工程验收、培训及服务保障、投资概算、产品及厂家介绍、承建商简介等几部分。中小学自身技术力量薄弱,方案应尽量请几位业内专家把关。方案确定后,工程建设一定要以方案为蓝本,严格遵守方案、执行方案。
  
  四、建网涉及若干技术问题的对策
  
  1.选择主流、实用、性价比高的技术
  中小学校园网不是一个科研试验性网络,而是一个实用性网络,采用的技术应是成熟、性价比高、易于实施和维护的技术。目前主要采用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以太网技术,IPV4协议,系统软件多、选择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的Windows2000xServer+SQLServer。当然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日后就可能采用万兆以太网、ATM技术、IPV6协议,除微软系列软件外,非微软系列的系统软件的应用会增多。
  2.合理配置硬件设备
  校园网施工阶段建设主要涉及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中小学校园网一般采用“星型+树型”的拓扑结构,交换机,服务器等主干设备集中于网络中心,通过光缆或双绞线与二级交换机相连,二级交换机再与多功能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办公室、教研室、宿舍等终端相连。规模小的学校可只采用一级交换机。中心交换机应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便于划分虚拟子网;模块化的硬件结构,便于扩展升级。服务器的个数视应用和投资而定,可以将若干种应用集中在一两个服务器上,但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不同的应用由不同的服务器提供,以避免一类应用软件出现故障,影响到服务器上的其他应用软件的正常工作。
  3.不能忽视综合布线环节
  综合布线系统在整个校园网投资中占据比例较小,却是校园网施工阶段的主要工程量,因在工程结束后较难改动,一般将可能联网的场所,一次性布好。同时应尽可能采用名牌正品的线材,获取供应商15~20年的质保,减少传输故障。
  4.硬件软件建设“两手硬”
  校园网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系统,在校园网的投资中,应至少有14的资金用于软件。系统软件如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杀毒软件等都应是正版软件,以保证系统稳定。应用软件系统采用“通用软件平台+二次开发”,一般的网络应用采用通用软件平台,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对学校的特殊要求,由公司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开发过程应有本校专业教师参与,以利于日后的维护升级。
  5.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
  中小学校园网应用的重心和切入点应放在教学应用上,这样易于收到成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特别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主要以购买现成资源库和辅助以自制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库通常提供大量素材、课件、微课件,选购时要特别注重其中有交互型、仿真实验等内容,使其不仅成为教师辅助教学,而且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资源库要具有开放性,可将教师自制的素材,方便地分门别类地加入其中。教师自制的素材要符合《基础教学资源数据库规范》。现在各地都在建设教育城域网,省、地、市的教育城域网上都提供有大量的资源,校园网上的资源库建设应侧重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源。对于次常用的资源可去城域网上下载调用。
  6.校园网出口的选择
  校园网通过路由器或代理服务器与因特网互联,现一般采用光缆宽带接入,带宽可根据需要和价格采用2M、4M、10M或更高。公网接入通常采用包月计费,但提供的IP地址较少。CERNET网国内流量包月,国外流量按字节计费,但可提供较多的IP地址。学校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采用双出口。
  7.妥善保存技术文档
  校园网工程完成后应试运行3~6个月,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时要特别注意各类技术文档的移交和保存,以备日后维护、升级时查阅。
  
  五、校园网应用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
  
  校园网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应用大致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发布。师生刚接触网络,主要学习和掌握校园网的基本功能,并将FTP、BBS、E-mail、聊天室等功能应用于教学,师生通过网络平台交流。第二阶段要逐步开展网络教学,校园网上应有便于开展网络教学的集成平台,教师要从制作多媒体课件逐步升级为制作网络课程,将一部分课程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进行。第三个阶段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开展远程教学,既要将外地优质的资源引入校内,又要将本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出去,为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终身学习的环境贡献力量。
  
  六、要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校园网应用
  
  要应用好校园网,不光技术设备要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要先进,这样才能使校园网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多年的教改难有根本性突破,而校园网的的建设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开展自主的协作学习这样一种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处理、传播、应用信息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