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情感因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效能研究

作者:陈海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虽然能学到知识与技巧,但由于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很大的影响。
  
  一、“惟理性教育”,缺乏“情感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弱化的重要原因
  
  1.在教育目标完成上,偏重于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意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课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它理应表现为以下四个由低到高的课堂教育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思想行为目标。这四个方面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单纯追求政治课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高尚道德情感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培养;把教育目标的实现只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上升到情意目标,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人格分离——他们在认知上可能已经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但却经常在思想行为上作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局限于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学生炽热情感和高尚思想的培育,就如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要想让孩子们确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只能是一种空想。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方面,其定位是培养圣人——培养好人。
  2.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重教条式讲授,轻教学情感投入
  教条式的说教型教师,总是以说教者的形象站在讲台,毫无情感,大道理、大教条,生硬地塞给学生,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这种封闭的、僵硬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必然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同程度的反感,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德育情,以德育德,那种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是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情感熏陶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从而形成孩子较为稳定的健康人格。
  
  二、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有兴趣。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要简洁、大方、得体,上课要亲切自然,面带笑容,像拉家常似地进行交流,切勿有居高临下之势;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遵守纪律等现象,应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或意见尽可能解答,不能不理不睬。
  其次,要让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兴趣来源于需要。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对政治课知识有需求感。除了从理论上向学生讲明学科知识在中学阶段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用政治课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通过用政治课知识分析学生非常关心的典型事例来实现。如在讲“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可向学生分析他们似懂非懂而又十分想搞懂的股票价格等问题;在讲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时,可就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作简要的分析。
  再次,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感。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必须是积极的,应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出积极且充满乐趣的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学到知识。
  2.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兴趣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学习上克服了困难,突破了难关,获得了新知识,心里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劲。
  首先,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用启发式、暗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推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一起发现新知识的成就感。
  其次,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会有所不同,教师对学生都应该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认可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提问题回答对了当然要表扬,回答错了,老师除了补充完整外,也应该给予鼓励,尽可能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哪怕仅仅是一小点。
  再次,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既要看终端又要看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评价只看终端即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对一部分分数差的学生有一种失败的暗示,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过教师: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所以,对一些考试分数差的学生应一分为二地看,如果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积极的、主动的、努力的,教师应该鼓励,让其感受到“有努力就会有成功”。
  3.爱的原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源泉
  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根源,也是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出发点。要获得情感靠下命令是不行的。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使之充满希望,这是发挥德育实效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们都能体会到,亲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解、尊重、信赖、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深刻体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思想,牢固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三、教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
  
  1.要善于调节情绪,采取积极的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课前做好情感备课。在上课前,教师要注意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干扰,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投身课堂;在备课中,不仅要深入理解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思想情感色彩,并揣摩恰当的表达方式,考虑课堂教学的情感气氛,把握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准备状况。第二,上课要演好“情感角色”。首先,精心设计“开场白”,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或抒情或激励,或时政分析,或情景设置等,三言两语,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走进课堂要启动真情实感,根据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表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声情并茂,形象逼真,让学生始终陶冶在美的情感中。再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情感。
  2.要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对一些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要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也可以把学术界最新的动态告诉学生。如果教师局限于课本教学即课本说什么老师教什么,这会消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学术界就“和平与发展是不是时代主题”展开了争论,在讲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教学内容时,可简要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情况,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树立教师在学生中好学好钻的形象。
  3.善于对部分教材进行适当的“编辑”
  对不十分适合教学的部分教材进行适当的“编辑”,向学生表明对教学的严谨态度。如在讲经济常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时,适当调整课本内容的教学顺序,讲完“劳动者的权利”后,接着就讲述“劳动者的义务”,然后再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这样比较符合思维的逻辑顺序,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4.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
  思想政治课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并有助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第一,在评价方式上,克服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采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第二,在评价内容上,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心理发展、活动表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第三,在指导思想上,本着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原则,多鼓励和赞扬,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黄廷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10).
  [2] 汤春风.中学政治课情感教学初探.政治课教学,2001(8).
  [3] 汤荔荔.浅议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政治课教学,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