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试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特性

作者:周 丹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认识与理念,即承认班主任是教育内部特殊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专门的素养,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养;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一种过程,在群体层面上,指班主任工作获得一定的专业地位、专业权利、专业资格体制与学术地位的过程;在个体层面上,指个人逐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要求,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持续过程。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厘清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性,惟有如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与内容。
  
  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特性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的,其目标特性体现在工作使命、工作效能和工作操作系统三方面。
  1.履行特殊的工作使命。首先,近代集体教育组织问世后,形成了面对学生的教师集体,相应地产生了教师队伍的职能分工,教师集体“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渐渐演变为对学生的片面关心,这种片面事实上得到一定的制度认可。[1]因而,相对而言,从工作任务看,班主任成了学校中唯一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直接目标的角色。大多数的课程教学教师关心的只是所教课程对学生有关方面发展的影响。第二,从工作内容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的精神发展。“班级从来就不是一个物质实体,即以物的生产和分配为主要职责和目的的实体,而是一个精神实体和道德实体,一个以形成人的精神为目的的活动群体,是一个时刻进行着精神交往和精神建设的实体。”[2]作为班级的指导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根据班级群体的精神共同体特质促进学生精神的丰满和心理的健康,尤其要帮助学生形成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等集体生活的优良精神品质,这是区别于课程教学教师“授业”、“解惑”的工作内容的。第三,从工作对象看,班主任是学校中唯一以每个学生作为工作对象的学生教导工作角色,区别于德育处(或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的工作。“现实中,德育处(或教导处)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少先队偏于‘先进学生’、‘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发展”。[3]而班主任则要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发展的权利、机会和帮助。
  2.达成独特的工作效能。班主任必须根据教育使命的特殊要求,达成一些独特的工作效能。一要发挥非连续性教育的效能。“人的发展不仅具有连续性的一面,还具有非连续性的一面,一些非连续性的偶然事件有时对人的发展有根本性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4]班主任除系统开展工作外,既可利用各种节日、入学入队仪式等非连续性时机进行教育,还可抓住学生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捕捉到非连续性教育的时机,这些能使学生在一种特别的精神境遇中发生思想情感上的某种觉醒与跃迁,产生平时系统教育中难以获得的教育效能,抓住这些教育时机,教育便会在连续性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非连续性的飞跃。二要发挥教育网络的效能。班主任作为班级共同体的指导者,既担负着整合不同课程教师影响力,形成“教师集体”合力的责任;又要积极往来于学校、家庭与社会间,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融合各方教育力,最大限度地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效应。再者,班主任对班级环境的控制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有责任使班级内部资源的教育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3.善用特有的操作系统。从操作手段看,“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劳动的特殊系统。”[5]班主任必须善用班级群体这一操作系统,充分发挥其教育主体的育人功能。班主任只有将班级群体作为操作主体,作为一个支点来依靠,作为一个杠杆来调节,才能实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这是由群体与个体成长的相辅相成关系决定的。因而,班主任既要将班级群体作为工作客体,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集体,又要将班级作为操作主体,通过步步提升班级集体的内在品质,来提升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从操作内容看,班主任操作的是创生课程。班级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班级课程资源的存在与意义,从班级学生及群体发展的特殊性出发,为自己所带的班级及其中的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实施个性化的班本、生本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课程包括顺应和引领学生愿望,形成集体发展愿景;适应学生需要,变革班级管理制度;以提高集体内在品质为宗旨,创办班级教育活动,培养集体的文化传统等等。
  
  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内容特性
  
  班华教授近年曾组织了对天津等地班主任的问卷调查,总结出11条“班主任教育信条”。[6]参考班华教授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四个内容,这些专业素养是班主任工作走出无序、被动、低效困境,走向有序、主动、高效的保证。
  1.理智向度:包括班主任工作特需的专业知识与理念,这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理性因素,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的保证。就专业知识而言,班主任须具有关于人的精神发展的知识,以及有助于发挥班级群体教育功能、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理念是指导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正确的班级管理目的观、先进的师生关系观、辩证的群体与个体发展关系观等等都是班主任应有的重要理念。
  2.情意向度:包括对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这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非理性因素,是促使班主任发挥教育智慧的内在精神动力。班主任只有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一门专业,才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也才能悉心感受工作的深刻与美好,享受工作的乐趣;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焕发出无穷的智慧,也才可能深切地影响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
  3.品性向度:包括班主任自身的道德风采、心理素养,这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人格因素,是班主任进行精神劳动的核心力量,也是最丰富有效的教育资源。班主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才能具有较强的专业自律性,富有责任感,才能真正热爱、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起到言教与身教结合的引导力。
  4.能力向度:包括班主任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工作能力,这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效能因素,是实现班主任工作有序高效的保证。专业的班主任能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履行特殊的教育使命,善用独特的操作系统,相应地就必须具有建设班集体、创设班本课程以及沟通、协调、说理等精神劳动的专业化能力。同时,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还必须具有专业的调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等。
  
  三、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班主任教育服务的特殊性和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经验表明,不断接受专业引领、开展同伴互助、坚持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1.不断接受专业引领。职前教师教育要加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的教学,给予这类课程与学科教学法同样的重视,使师范生具有较系统的班主任工作理论与一定的技能基础,并激发师范生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之情与研究志趣。职后班主任,需不断接受新的专业引领,尤其在成长的关键期、高原期,专业引领是提升专业智慧、获得新突破、保持持续发展力的催化剂。班主任专业培训应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2.有效开展同伴互助。在学习型班主任组织中开展同伴互助,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校本方式。学校应设立班主任专业学习组织,让班主任共享个体经验教训、互助解决问题、催生工作智慧。实践证明,从身边他人的教育实践中学习灵动的智慧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案例研讨是富有活力和效力,深受班主任欢迎的。学校尤其应以“蓝青工程”等方式引导新班主任制定专业成长计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尽早进入提升期。
  3.坚持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只有在自身的实践中,理论的、间接的知识经验才能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班主任要将开展班集体建设作为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加以重视。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应有的工作目标,其过程又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对班集体建设中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实践,将大大有利于班主任改善原有的心智模式、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逐渐成为能够自主发展的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毛景焕.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平等和资源共享.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2).
  [3] 郑航.班主任:从管理者到指导者.中国教育报,2003-4-19.
  [4] 于凤银.非连续性教育: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江西教育科研,2003(6).
  [5][6] 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人民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