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英语情境创设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王春华




  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是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它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而又易于理解,同时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语言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说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家常便饭,每个教师在教学时都会通过情境创设来展开教学。但正是已为大家熟悉,所以大多数教师更多的是关注置景,相对忽视置景以外的方方面面,教学走进了为置景而置景、为形式而形式的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情境要真实、科学
  
  [片断1]甲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4 What’s the matter? I’m…时,教师创设了一次飞往澳大利亚的旅程,然后引导学生蹦蹦跳跳,引导hot, tired进行教学,并用What’s the matter? I’m…进行师生对话,然后又让学生装扮成乘务员What’s the matter?进行交际询问,然后别的学生分别说I’m hungry.I’m thirsty.I’m hot …然后乘务员又分别Here’s … for you .
  应该说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是富有创意的,就整个学生训练语言也是较到位的。但这里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我们都知道,在飞机上是不能又蹦又跳的,这样会使飞机失衡,同时也会给飞机的管理带来麻烦,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与麻烦。其次是乘务员不可能都用What’s the matter?来与乘客进行交流,这样会引起乘客的不满,只有看见乘客不舒服时才会说What’s the matter?而大部分情况下是使用What can I do for you ?来体现乘务员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对乘客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显然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与生活和科学相违背,容易误导学生。
  
  二、 情境要连续、完整
  
  [片断2]乙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Unit 7 At Christmas Part B Part C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一、师生 Free talk.二、多媒体出示8个与新授单词有关的礼盒,让学生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学新单词。三、师手拿实物,创设情境,教学Part C的句型A:Whose … is it / are they? B: It’s /They’re mine/ his/ hers/ ours.四、出示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方法。五、完成相关性物主代词的练习。
  五个教学版块教师都考虑了相应情境的创设,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始终觉得学生反应冷淡,课堂不够活跃。原因是这些版块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彼此有些孤立,信息沟不流畅,使得教学不够完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阻力,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和学的效益。
  
  三、 情境要低成本、高效益
  
  [片断3]丙老师在教学a glass of water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味食物,引导学生闭上眼,教师用了整整2分钟时间描述一个商店中可口的食物,点了hot dog, bread, biscuits等食物,然后引导学生说thirsty,需要a glass of water,并展开教学。
  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来体验口渴,需要水喝,这样的教学体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的以学生为本理念,这是值得提倡与肯定的。但问题是我们一节课40分钟,如果这些小情境耗时过多,势必影响学生说的时间和机会。而在这个小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学生说了多少语言,学到了多少语言,能力提高了多少?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有效、高效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因此教学要考虑成本,情境创设自然要计算投入成本和回收效益。如刚才a glass of water 是高成本,高投入,低效益。其实教师只要在教学完thirsty后,用What would you like 直接接下去问,便可自然的导入 a glass of water,这样的情境导入更自然、快捷、连贯,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实践语言,进行语言交际,实现低投入、高收益。
  
  四、 情境要能激趣、激情
  
  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情境要贴近学生,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当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时,学生就会倍感亲切,就会激动,就会健谈,就会积极参与,否则,情况相反。如在新授What’s the time?时,一位教师这样复习数词,先呈现1个数字,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数字想到了什么?在多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数词前加1个人民币的符号,然后问学生How much is your pencil/pen/schoolbag…,再让学生互问对方学习物品、衣物等值多少钱,然后再呈现别的数词,让学生猜,并在数词前加注学生熟悉的不同符号展开对话。由于这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生活,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交流主动、积极,数词导入复习富有成效。
  2.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形象,要是学生喜欢的、熟悉的。其次,根据小学生喜欢动、喜欢表现自己、爱刺激的特点,教师可设计多样的活动情境、比赛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当然这些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分层次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能理解这样的情境,能在情境中学习活动,能在情境活动中收获、感受成功与快乐,反之则不然。
  当情境贴近学生的能力和心理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自信地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表演语言、创造语言,使得英语学习富有意义和情趣,从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3.情境要有信息沟,使学生有新奇感
  信息沟是人们在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之间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沟,彼此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借东西的常用句型后,设置了让学生小组制作手工的情境,但每个小组都缺少一样必用物,学生要完成手工制作必须去问别人借,这样一个任务障碍就产生了信息沟。于是学生便自觉的运用学到的句型Do you have…. Could you borrow me ….Yes. Here you are.等进行借东西的活动,既运用了语言,又学会了合作与尊重。
  创设具有信息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听、说说、摸摸、闻闻、尝尝、画画,做做、跳跳和演演等,使学生在听觉、味觉、视觉、触觉、嗅觉,绘画、图表、动作等方面构成信息差,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产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主动参与言语交际和学习活动,并让学生自然、自觉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分享。
  4.情境要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的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可把鲜明、生动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使得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化。情境创设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去交流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自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构建生活——学习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