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让“推门课”更人性化

作者:朱小燕




  推门课不仅能了解教师真实的上课情况,而且能对教师有效督促,比起那些昙花一现的作秀课、表演课,更加贴近实际,作用明显,并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听课方式。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样,我们在推门课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对此带有畏难和抱怨情绪,严重影响到推门课的质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问题一:上课教师不适应推门课搞突然袭击
  
  由于听推门课是在事先不通知,在上课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很多上课教师对此感到很突然,不同程度地慌了神,乱了套,上出让自己都不满意的课。即便是水平较高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大脑紧张,临时对课堂作新的调整,摆出上公开课的姿态以紧急应对。过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领导不通知我来听我的课?是不是对我不放心,怀疑我上课偷懒,还是我上课水平差?这样的想法使教师感到烦躁、焦虑不安,心情很郁闷,自然影响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特别是上课水平不算高的教师,这种反应更加强烈。曾经有一位工作刚满一年、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新教师为此流着泪,和我倾诉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他,也引起我对这种听课方式的深入思考。
  
  问题二:推门听课成了领导的专利
  
  推门听课自从实行以来,基本上是校长和教导主任采取的一种听课方式,因而,推门课往往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教师们都觉得听推门课是领导在检查工作。于是,领导一旦推门听课,教师都认为是在接受考核,课上好上坏,只能由领导说了算。无形之中,教师被剥夺了评课的话语权,抑制了自我对上课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就掩盖了推门课的本来意义,限制了推门课的作用。私下里,教师们也在质疑:为什么总是领导在听我们的推门课?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听推门课?为什么我们不能听听领导的推门课?实施推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
  
  问题三:教师的推门课很难得到好评
  
  一位校长这样对本校教师的推门课评价:“我一星期听了6位教师的6节推门课,没有一节课让我满意。”这位校长的话听了让人震惊:难道这所学校就没有上课好的教师?据我们了解,事实并不完全这样:这所学校拥有多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而这位校长听的6节推门课都是上课水平相对一般的教师课。为了能给校长留下好的印象,这些教师上课也非常努力,实际效果也非校长评价得那样。但为什么校长对此不满意,主要是校长要求过高,把这种平时课当作公开课来评价。对教师来讲,要想把平时课上出公开课的水平,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推门课上教师心理不稳定,准备相对不足等原因,这位校长对教师推门课感到不满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作了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推门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推门课必须让教师欣然接受。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量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相互听课。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提高。具体策略:
  预先对实施推门课宣传引导
  为了让推门课不至于对教师搞突然袭击,每学期开始,学校对全体教师要作明确规定,作好随时听推门课的心理准备。特别要让教师明白,领导推门听课不是要看哪位教师的洋相,丢谁的丑,而是了解真实情况,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领导和教师全员参与,建立相互推门听课制度
  针对推门课是领导听课的专利这种不合理现象,推门课应该扩大听课者的范围,让广大教师都能享有听推门课的权利。这样,能极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更多领导和教师学到更多的经验方法,让推门课不仅仅局限于“推门”,更要“推磨、推广、推陈出新”,突出“推”的功效。
  及时反馈,适度评课
  推门课由于事先不通知教师,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听课者在听课过后,应该及时与上课教师沟通交流,不能“一听了之”,让上课教师心神不安,猜想联翩。在评课时,应该把握好评课的标准,不能以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推门课,毕竟推门课与公开课存在很大的区别,公开课需要反复精心打磨,推门课是种没有特别准备的课,应当适当放宽要求。评价推门课主要看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教法是否适当,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精神是否愉悦。
  实践证明,采用这些举措,非常有利于推门课的实施推行,教师对此非常欢迎,大家都说:这样的推门课推出了和谐,推出了质量,推出了智慧,也推到了我们心里,我们喜欢这样的推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