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用故事开启学生心灵

作者:刘卫锋




  工作之余,《读者》是我的最爱。那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那小故事折射出的智慧的光芒,让我有了一次次快乐的心灵旅行。
  作为一名班主任,晨会课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每天都是诸如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注意安全、认真听讲之类的老生常谈。时间长了,不用说学生,我自己都有些厌倦了,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方法,因此也只能日复一日的重复。
  一切都因去年的一件事儿发生了改变。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广播操比赛,当老对手五⑺班比赛时,我们班的方阵传来了一阵阵刺耳的“减油声”。比赛结束了,五⑺班力压我们班夺得了冠军,我们班的方阵更是风凉话不断:“一个破第一,有什么了不起!”“可别兴奋出心脏病来!我们可没空给你们打120!”“今年第一、明年准是倒数第一!”我愕然了,学生们心理显然出了问题,同时,我又很清醒,这个问题仅凭晨会课上的“七不准、八禁止”之类冷冰冰的条条框框恐怕是难以解决的。怎么办呢?我沉思着。
  晚上回到家,我看起了新到的《读者》,一则小故事吸引了我: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此前巴黎在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败给了北京,但法国人却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的眼前一亮,我何不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呢?
  第二天的晨会课,我微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晨会课,刘老师准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见有故事可听,学生们兴奋不已,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我便讲起了昨天看的那个小故事。故事很快就讲完了,教室里更静了,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显然这个故事已经走进了他们的内心,拨动着他们稚嫩的心弦。我决定趁热打铁:“人生难免失败,谁也不可能成为永远的胜利者。别人胜利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像法国代表团那样真诚地去别人喝彩呢?”学生们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此后,“故事”成了晨会课上的常客,以至晨会课后来拥有了一个为时三分钟的固定栏目“故事时刻”。为了给他们讲好故事,我买了《最后一锹土》、《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小故事 大文章》等等读物。我的电脑里也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叫“读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面都是些我从网上搜集的、适合孩子们听的故事。偶尔事情多,没能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便会提醒我:“刘老师,今天的故事还没讲呢?”还没等我解释原因,他们就异口同声地说:“明天给我们讲两个故事,把今天的补起来。”显然他们是“早有预谋”,我也只好“无奈的”答应了。
  我所讲的故事都和孩子们存在的不足息息相关。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扫去了他们心灵上的阴霾。孩子们通过故事来对比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自己寻找成长的方向。一学期的时间里很快过去了,我一共给他们讲了八十多个故事,许多故事还成了“经典”,在孩子们中广为流传。他们的作业、作文、试卷中,故事的影子随处可见。《长绳与短绳》《蝴蝶的勇气》《鸡尾酒》等故事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班级管理也省心多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还应该包括童年的快乐、做人的准则、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要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园艺师剪不出参天大树一样,永远的“告诉”、永远的“限制”也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诺尔·高夫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是由故事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的。”很是庆幸,我能找到“故事”这种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