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新课程视域下的假期作业改革

作者:何 珏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孩子来说读书就是读教科书,读教科书就是学习,这也成了孩子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即使是寒暑假,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一直是复习上一学期的学科知识,形式多以练习题、抄写作业为主。传统的假期作业虽以其学科性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新旧学期知识衔接紧密见长,但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知识面狭窄、学科知识间联系松散、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使得不少孩子一提起假期作业就有厌倦的情绪。
  我们知道,假期是孩子们实践体验的好机会,如何引导孩子们过好假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现实,假期作业还需要吗?传统的假期作业还有效吗?我们能为假期作业改革做些什么?……
  基于深刻的反思,我们从2003年寒假开始,改变原来分学科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尝试以主题综合实践作业的形式对假期作业进行改革实验。主题综合实践作业,就是全校设计一个总主题,各个年级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子课题,以主题活动为线索,涵盖各个学科,形成孩子的假期作业。这项假期作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四年多,每一个假期,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主题假期作业活动,强调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合作与探究,而且在设计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多彩多样,注重集体组织与个体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努力使孩子们在假期里既过得开心又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
  
  一、 深化假期作业改革的效果
  
  1.假期作业改革的亮点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近期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主题综合假期作业具体表现为四个亮点。
  (1)假期作业改革得到高度认可。据统计,孩子们喜欢假期综合作业的占了68.45%,家长持赞同意见的也占了67.61%。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长喜欢假期综合作业。
  (2)假期作业改革贴近学生生活。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作业难度一般的学生占了75.81%,家长占了78.67%。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作业不在于难度,而在于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孩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3)假期作业改革有较为合理的时空。对于完成假期作业所花的时间,认为能在两周到四周完成的学生有66.49%,家长认为孩子能在两周到四周完成的有76.34%。这个结果,和当前小学的假期还是较为吻合的。另外,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是从多种途径来完成作业的。查阅课本的占37.68%,到图书馆查阅的占41.85%,上网搜索的占75.62%,咨询别人的占34.22%,社会调查和其他的占11.27%。作业的形式上,手抄报占23.73%,电子手抄报(用电脑完成)占25.55%,写作占11.47%,手工作品占14.54%,摄影占10.43%。这样,主题假期作业就使学生从“埋头写”走向了“广阔天地”。
  (4)假期作业改革促进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在完成作业是否需要协助中,19.75%的学生选择自己能独立完成,15.78%学生认为需要得到长辈或朋友的协助;在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谁的协助中,79.01%的学生选择父母,47.78%的学生选择同学和好朋友。在假期作业中,我们并不是一味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而是结合实际,提倡合作完成。这不仅仅要与同学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同时也要与父母合作,加强亲子沟通。
  2.假期作业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应该说,我校开展的假期作业改革实验,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带来的积极影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我们还是发现,假期作业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1)学生的作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从调查数据中,我们清楚地看到,部分家长和孩子认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作业负担稍重了。认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业的负担比较重”的学生占了26.34%,家长占了14.87%。虽然这个比例并不算很高,但仍然足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社区条件、交往能力等等就成为假期作业负担轻重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假期作业中,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弱势群体”,真正减轻负担,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老问题”。
  (2)完成作业的途径过于偏重网络。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些地区经济发达,网络信息发展较快,大多数的家庭都具有上网的条件。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在同样可以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来完成资料搜集,这本无可厚非。但假如仅仅依赖网络,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往往也是不利的。
  (3)社会实践性的程度明显偏低。在完成假期作业时,不仅仅是学生,甚至不少的家长都在寻求“快捷”解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仍相当明显。还有不少家长,往往把研究片面理解为就是找资料,“热衷”于帮孩子查资料等。因此,如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作业的真正用意,并落实好,确实还需下更大的功夫。
  
  二、 深化假期作业改革的对策
  
  1.假期作业应与生活联系,提倡体验式、实践式的作业
  基于生活,贴近生活应是假期作业的出发点。作为学校来说,老师们应集思广益,为理想的假期作业提供精彩的实现方式。假期作业应当突破“课堂、书本的局限”,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迈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比如,参加社区活动,了解民情、民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假期作业的有益组成部分。与生活联系紧密,既包含了体验,又不乏实践能力培养的作业,要逐步取代大量重复训练的试题和没头没脑铺天盖地的日记、作文。“不拘一格”的作业,体现了主题综合假期作业的特殊魅力。布置作业时实践性要强,强调动手能力,让学生深入生活,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
  因此,设计假期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时应从孩子身边的事入手,从小的活动主题入手,从身边丰富的自然、社区、人文资源出发,所制定的主题都是孩子普遍感兴趣的。这样,就使整个活动充满情趣,在活动中使孩子们学有所乐,乐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
  几年来,我校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假期作业形式。在假期作业上,强调贴近生活实际,作业的主题都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如:“天真热啊!”、“海啸”、“我长大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放假了”、“身边的风俗”等等。
  假期作业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在布置假期作业选题时应注重“少而精”,富有生活气息,并适当加深题目难度,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同时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育质量。
  2.创设多形式、多层面的假期作业展示平台
  假期作业既要重视过程的体验,也要重视取得结果时的喜悦。作业设计者也必须要考虑学生用怎样的途经去完成,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这些都是作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学期开学后,应及时开展作业展示活动。这既是学生在假期中各种表现和活动的小结,也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展示汇报应是综合性的,既有多样的作品展示,又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有方法的交流,又有热烈的讨论;既有活动的总结,又有活动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