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家校和谐需即时沟通

作者:张 华




  一天下午,我从局里开会回来,刚到校门口,就看到几位家长正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有位年轻家长显得十分激动,言语之间,好像对学校工作有所不满。本来我想暂时回避,进校了解一下情况再说,但那位家长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便索性走上前去。听了家长的一番抱怨,我才大致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她下午来学校替住校的女儿投米(交纳住校期间的口粮),不巧保管员正忙着,便让家长等一下,家长不愿等,争执之中,保管员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家长气得大发牢骚,反映学校服务质量太差,有损学校形象。我好言相劝了几句,并请总务主任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家长才悻悻离去。
  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竟引起家长对学校如此大的意见,令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这也让我联想起一所投资上亿元的民办学校,刚创办时,学校管理规范,条件非常优越,学生争相涌入。但时间一长,由于后勤管理不到位,学生生活秩序混乱,时常发生打架现象。个别家长到学校反映情况,却未能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后来,在学生生活区,多次出现群殴的恶性事件,导致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学生大面积流失,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俗话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前几年,不少学校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处理不及时,激化了家校矛盾,损害了学校形象。因此,要想办成让家长满意的学校,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就必须虚心接纳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及时处理问题和沟通交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家校教育合力也才能得以体现。
  对于“家长投米事件”,我思虑再三,召开了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建立了一套家长意见反馈和处理机制,设计了《家长意见反馈表》,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家长意见的内容,二是学校调查的情况,三是学校处理的结果,四是家长阅后的回复。对家长意见的一般处理程序是:首先由部门负责人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学校制度做出恰当的处理,然后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由学生带回,征求家长的意见,最后再带给答复人。如家长仍不满意,则根据回复情况,再次作出处理和答复,直至家长满意为止。
  在“投米事件”发生后,总务处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后勤制度对当事人给予了教育和处罚。家长接到反馈表后,对学校的处理结果很满意,还特地赶到学校向我表示了歉意,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请求我不要处罚当事人。在此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学校充分尊重了家长,解决问题做到了有理有节,从而迅速化解了矛盾,融洽了家校关系。
  为拓宽家长的反映渠道,学校还设立了家长意见箱,在“校务公开栏”公布了校长电子信箱和热线电话,以及教职工的联系方式。同时,利用每次家长会和家长听课日,发放《家长建议和意见书》,多渠道征求家长的意见。近年来,家长通过不同渠道,在学生课外阅读、住宿生管理、学困生转化等方面,给学校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为改进学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即时的沟通,快捷的处理,不仅有效地化解了家校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塑造了学校的良好形象,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而且使细节管理、精致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