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提升儿童的幸福指数

作者:叶亚敏 徐 燕




   对学生“幸福指数”情况的调查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不仅仅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追求幸福人生。如果仅仅把学习看成和谐的唯一指标,那么注定大部分学生是失败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相比于其他各种统计数据,学生的幸福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同时,通过对提升儿童“幸福指数”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把教育的重点集中到关注儿童的幸福人生、满足儿童的身心要求上来,开展对儿童“幸福指数”的研究,对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现状,改进儿童的生存现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课程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
  
  一、 以“快乐”为指向,协调班级目标
  
  马卡连柯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这种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利用已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所谓前景,指的是奋斗目标。班级有了明确的目标追求——获得未来快乐,可使群体具有集体的特性,凝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明确前进的方向。
  实际的目标和期望,这是幸福进入无限循环的内驱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语)。为此,班级在调整目标时,一是要从小学生各年级水平的实际出发,摒弃“假、大、空”,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体系,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简明。
  二是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调整一系列阶段目标。调整时,坚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让孩子一个个地冲刺,让每一次的成功激起进一步成功的愿望。
  三是不分年级高低,要将目标调整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教师不能将目标硬压下去,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索提出,细细讨论,视具体情况给予调节与指导,让目标成为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共同愿景。
  四是要班级、小组、个人的目标形成协调。为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不同层次、不同思想心理特点孩子的长处,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让每个孩子都在班集体中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及为集体服务的岗位,使班集体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
  总之,在操作过程中,要以获得“快乐”为指向,协调目标,为每个孩子创立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而有所归属,成为管理的主人。幸福的指数取决于管理的实际目标和期望,目标和期望不能脱离实际。
  
  二、 以“个性”为特色,重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在本质上反映着班级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改变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环境布置的单调性,追寻一种以“个性”为特色的文化:让墙壁说话,提醒幸福。把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炫出来,时时提醒孩子们曾有过的、现在依然存在的快乐和幸福,唤起藏在孩子们心底的温情,即创造一种回归童心,引领孩子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
  1.“快乐成长驿站”
  我们教室后面学生天地的主题是“快乐成长驿站”,有三大版块组成:(1)“知识大本营”:包括“名著导读”、“生物角”等,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2)“小荷尖尖”里张贴的是精彩的作文、手工作品等。(3)“小雏鹰快乐起飞”是同学们的活动大舞台,其间有同学们雏鹰活动情况记载,有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也有“成长足迹”班务日记。缤纷的学生天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
  2.“语林漫步”
  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在教育精神的浇灌下,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我在教室醒目位置设置诵读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摘抄,由宣传委员总负责,安排学生每星期更新。积累一段时间后,每个孩子学做名人,试着写自己的名言。
  “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 没有谁能吓倒你,除非你自己。”
  ……
  在“语林漫步”中,孩子的精神得到洗礼、灵性得到启迪,进而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如今,“语林漫步”已成为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孩子们还把每个人的“心之语”记录下来,称之为“幸福生活”感悟录!
  
  三、 以“兴趣”为主线,优化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主要实现的载体。小学生喜欢求实、求乐。活动主题可多元化,结合节日、学生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活动的组织方式也可多样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团队活动、三五人自由组合活动,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
  1.祝贺生日活动
  统计班级成员的生日,按顺序编制成表。每逢同学生日,大家一起寄上祝福,让家的感觉重现,让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日子充满甜蜜和幸福。
  2.课间体育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生生参与,师生互动。动起来,就会乐起来,身体也因此强壮起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健康幸福指标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师生关系融洽了,幸福就会自来。
  3. 社交指导活动
  从调查来看,学生较高的幸福源通常来自于同学的交往。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有较强烈的交往需要。一旦他们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到被接纳,被爱,身心感到十分愉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单纯交往已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孩子的交往需求,考虑到小学生最终必定要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因此要对小学生适度进行社会交往策略的指导。
   一是通过日常观察和教育,利用正反的范例使学生明了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二是勤于检查校正,并采用赠送名片的方式以资勉励。
  总之,我参加,我快乐。集体活动,是幸福的蓄水池。孤独难有幸福的空间。教师要创设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撷取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增加活动自主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超越。
  
  四、 以“爱”为能量,温馨班级阵地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因素。温馨课堂和和谐师生关系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学生实情的有效课堂的管理策略。
  一个关注幸福指数的课堂应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温馨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应让每一堂课都融爱于教,以爱为本,以爱心点燃学生的幸福之花。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利用自己的“爱”去给每一位孩子传递快乐与幸福。
  1.学会赞美、尊重
  在幸福指数高的课上,是什么让孩子在课堂上快乐着,幸福着?
  “真了不起!你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能通过课文的旁注来理解,这是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赞美,这样富有个性的评价,呵护了孩子的创造精神。孩子们热情发言、幸福洋溢,就在情理之中了。
  2.学会宽容、理解
  接班不久,课代表告诉我,班上有七八位调皮鬼没交作业。当我问小李要作业时,他只管玩。我耐着性子说:“作业呢?”没想到他竟将空本子“啪”地扔给我。当时真想批评他的无理,但理智告诉我,没用。于是我试探:“小李,今天有不开心的事,告诉我好吗?”大概是我的宽容出乎他的意料,他不好意思地收起本子,说:“一会儿交。”我向他点头说:“信!”此后,这个调皮鬼身上有了喜人的变化。
  由此,我相信,正是我的理智与宽容给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幸福,它将永远铭刻在这位孩子心中,成为她前进的力量!宽容、理解是提升孩子幸福指数的一剂良药。
  在课堂上,教师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因此还应加强个别心理疏导。每周,我校心理辅导员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辅导;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班队活动课,由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举措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内心的困惑和不安,为幸福班集体的构建增添了健康的生命因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