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全语言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王 惠




   全语言教学 (Whole Language Approach)也译作“完整语言”。它已成为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的代表性理论,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成为幼儿及小学课程的一股潮流”。全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它主要应用于英语为母语的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全语言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全语言教学受主张自然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哲学观、主张整体化的课程观、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及生成读写的影响,尤其是后两者对全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较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是建构的过程,这为全语言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既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生理成熟与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进行;儿童是积极主动的语言建构者,语言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在儿童的当前认知机能与当前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语言获得和通过语言学习是统一的。新西兰学者玛丽·克雷1996年在其博士论文《生成的阅读行为》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成阅读”一词。持生成读写观的研究者的主要观点是:儿童学习读写和学习口语一样是在生活中进行;读写发展是一个社会历程,人际互动关系是幼儿早期读写发展的社会基础;幼儿是读写学习的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阅读和书写相互关联发展。
  
  一、 全语言的教学观和小学英语教学
  
  完整性是全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指的是语言本身的完整性和语言学习历程的完整性。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各部分(语音、语法、词汇)本身没有意义,是整体(课文、故事)给各部分带来了意义。儿童的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健全以后才开始得到发展,而是与听说能力齐头并进的。因此,语言教学应从整体着手,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应当同时培养;同时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因此,只有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丰富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里,学生才能主动地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可见全语言小学英语的课程应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所谓主题式单元,即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确定主题,依照主题为中心来安排,将主题融入到各段时间和活动内。在注重儿童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应重视他们的读写能力,主题式单元发展的儿童读写经验包括:分享式的写和读、朗读和反应、独立的读以及独立的写。这些经验呈现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将语言整合融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学习达到统一。
  
  二、 全语言的学生观和小学英语教学
  
  以儿童为本位是全语言的出发点。首先,全语言认为应让儿童拥有语言学习的自主权。全语言教育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让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还要让学习者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使用语言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去使用及何时使用等,而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其次,全语言认为应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此,语言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目的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因此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自然的英语环境。
  1.创设五彩缤纷的教室英语情境
  如何让英语无意识中走进我们的教室呢?教材中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果类名词,衣服类名词等。如何才能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有实际运用的感觉呢?比如,在教动物这一课时,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的动物园,教师可亲自动手找图片,制作贴画,在教室的墙上可以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有它们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让人一看仿佛置身于动物园中。另外还可设计一个去动物园游玩的整体情节,播放一段动物园场景的录像,引导学生沉浸于情景中。
  孩子们用惊奇、发现的眼睛看着、叫着,一种种动物的英文名字从孩子的口中接连不断地发出。孩子们虽身在教室但却像是走进动物园。课间他们也可以一边欣赏一边熟悉英语和汉语。教学楼内,有英语的宣传标语和名言警句,班级课程表也可用英语誊写,黑板报上开辟“英语角”专栏,在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英语氛围。
  2.联系生活创设英语情境
  现实生活才是学习英语真正的大课堂,挖掘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英语教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英语,运用英语。比如小朋友都喜欢去肯德基,它里面有很多食物。如,汉堡包(hamburger)、可口可乐(Coca-Cola)、三明治(sandwich)、冰激凌(ice-cream)、橙汁(orange juice)等等,教师可将课堂改成“肯德基店”,在教室里面贴上一些肯德基的海报,把讲台变成柜台,里面藏很多好吃的食物,教师充当售货员,在教完单词和句子后,马上让学生投入到虚拟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买肯德基、吃肯德基”,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全语言的教师观和小学英语教学
  
  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对他们抱有充分的信心,并创设丰富、自然、轻松的语言环境,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全语言示范,使他们语言学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成为一个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调动到最佳状态。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其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1.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语言材料和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使他们在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多样地学习、运用英语。
  2.教师要善于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操练则是获得技能的惟一途径与方法。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活动,通过pair work、discussion、drama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机会、表演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要尽量采用听、说、玩、唱、演、画、谈、读、写等饶有趣味的活动形式,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从感知理解语言到掌握运用语言;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实物、图片、幻灯、录音、录像和多媒体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多元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融语言、感情为一体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活化语言操练为交流,最终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教师要善于摸索科学的评价体系
  全语言提倡对儿童进行纵向的评价。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操作实施可采用以下方式: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小学生积极进取;评价要注意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面批的评价方式,增加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研究全语言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幼儿语言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可以借鉴的实践模式,并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要注重语言形式的训练,保持语言教学的知识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袁洪婵.“全语言——理论基础、实战、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2] 扬洁.“全语言和外语教学”.山东教育科研,2002(1).
  [3] 龚亚夫.如何教儿童学习英语.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8).
  [4] 程艳.激活课堂角色 促进情景教学.英语辅导报(教师版),2003(40).
  [5] 吴颖.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