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教师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作者:吕 赟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术,而85%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理,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工作的成败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一、 对领导:敬上而不惟上
  
  敬重领导,服从其正确领导,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情况并听取相关意见,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原则的范围内,教师应与领导经常沟通情感,做到互信互敬。但敬上并不是惟上,“不惟上”一是指不“眼睛朝上”,只尊敬领导,而不尊敬同事;二是指不惟惟诺诺,不畏首畏尾,对领导有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指示应敢于进行同志式的商榷。教师只有对领导也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才能以此垂范于学生。
  
  二、 对同事:圆通而不圆滑
  
  “圆通”指为人、办事灵活变通,能协调全局,左右逢源;圆滑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圆滑者缺乏正义感,不辨是非,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圆通”与“圆滑”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诚信出发,与同事相处,首先要以诚相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真诚待人,别人才会真诚待你;其次,要以礼待人。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它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的一把标尺。如果我们在与同学或同事相处时,能以礼相待的话,人际关系一定会日趋融洽;其三要以宽容待人。人际交往中的宽容其实就是给自己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你待人宽容,与人为善,别人自然就会从内心接纳你。
  
  三、 对家长:信赖而不依赖
  
  独木不成林,对学生的教育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家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双管齐下,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因此,我们教师应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庭中的朋友,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千万不能居高临下,应坦诚地和家长交流意见,共同探讨出适应各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方式,信赖家长,从而形成和谐有效的育人网络。当然,信赖不是依赖,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能一味地将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全部推给家长,我们在家长发挥辅助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四、 对学生:尊重而不放纵
  
  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每位教师应该且必须做到的。但是如果把尊重教育仅仅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那这单向“尊重”所带来的,势必是学生人格的日渐扭曲。事实上,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在“尊重”概念的把握、行为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钻进了“尊重”的牛角尖中,“尊重”便成了放纵,“尊重”便成了无序。而这放纵和无序,恰恰于无意中贻误了学生的教育良机。因此,尊重不等于放纵,我们对尊重的理解不能走极端,教育需要尊重,更需要理智的尊重。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存在的缺点,应及时指出并力求改正,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可姑息迁就。
  
  五、 对工作:劳苦而不牢骚
  
  说实话,我们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学考试、培训……曾有人戏言“从鸡叫忙到鬼叫”。但是,工作劳苦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发牢骚。发牢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别人对你有看法,产生负面效应。卡纳基说:“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所以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在于他从事了什么工作职业,而在于他是否从这份职业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一份来至灵魂深处的快乐。”因此,我们要努力引导自己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要知道,我们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朝夕相处,让我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工作劳苦,但他们那灿烂的笑脸难道不就是我们的快乐源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