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桂林山水》“啊”字音辨

作者:张俊荣




  传统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两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两句话中连续用了六个“啊”字。许多老师在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都读作“ɑ”, 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读法应该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ngɑ),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ngɑ),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yɑ),绿得……
  桂林的山真奇啊(yɑ),……
  桂林的山真秀啊(wɑ),……
  桂林的山真险啊(nɑ),……
  这是为什么呢?语气词“啊” 用在句子末尾表示感叹语气的时候,不就读作“ɑ”吗?的确,上文中的“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静、清、绿”的赞叹;“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表达了作者对漓江山“奇、秀、险”的赞叹。正因为这样,一般人就认为这六个“啊”字都应该读作“ɑ”。其实不然。“啊”字,用作句末语气助词时,由于受到它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语音常常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其变化的规律大致如下:
  
  一、 同化
  
  1.当“ɑ”前一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ü时,读作 yɑ,汉字一般写作“呀”。如:快来呀(láiyɑ),好大的雨呀(yǔyɑ)。
  2.当“ɑ”前一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iɑo)时,读作wɑ,汉字可以写作“哇”。如:多幸福哇(fú wɑ),真好哇(hǎo wɑ),真妙哇(miào wɑ)。
  3.当“ɑ”前一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ɑ,汉字可以写作“哪”。如:快干哪(gàn nɑ),前进哪(jìn nɑ),多鲜艳哪(yàn nɑ),海军哪(jūn nɑ)。
  4.当“ɑ”前一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时,读作 ngɑ,汉字仍写作“啊”。如:唱啊(chàngngɑ)。
  (注:ng是一个双字母因素,国际音标是[?耷],在普通话中既不能作声母,也不能独立作韵母,它的主要作用是用在ɑoei等元音后作韵尾,构成鼻韵母ɑng ong eng ing等。ng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二、 增音
  
  当“ɑ”前一音节的末尾因素是 ɑo(ɑo iɑo 除外)eê时,“啊”(ɑ)前要增加y,读作yɑ,汉字一般写作“呀”。 如:原来是他呀(tāyɑ),真多呀(duōyɑ),真热呀(rèyɑ),上学呀(xuéyɑ)。
  应该指出,“啊”是义务教育教材中出现较频繁的一个词。“啊”用作句末语气助词时,许多课文里并不用表示音变的“呀”、“哇”、“哪”表示,往往都用“啊”表示。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或因一时疏忽,或因不知道“啊”字在普通话中有音变现象而一概读作“啊(ɑ)”。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准确无误”地读作“ɑ”。上述朗读错误带有典型性、普遍性。为人师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汉语普通话语音特点及其规律,熟练掌握“啊”字的几种不同读音,以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