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彭中仁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受、体验以及估算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吨的概念,发展学生的估算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8桶水(每桶20千克)、小组活动材料8份。
  【教学过程】
  
  一、 汇报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通过实际调查、询问大人、上网查找等途径,了解了有关吨的知识,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的调查结果?
  2.充分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同时让学生互相补充。
  3.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跨越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家庭中、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调查、询问、网络查找中,初步感知有关“吨”的知识,拉近了数学与生活、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抽象的新知探索奠定基础。
  
  二、 实践体验,认识新知
  1.体验1吨很重
  (1)猜一猜。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1吨比1千克大得多,请你大胆地猜一猜,1吨会有多重呢?你们能拿起1吨的东西吗?
  先让学生在组内发言,再让个别同学发言。
  (2)小组活动。能不能拿起1吨的东西,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这样吧,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桶水,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让每个同学都提一次这桶水。如果哪位同学觉得提这桶水轻松,可以把老师抱起。提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小组进行提水活动,学生汇报提水或抱老师的感觉。
  (3)体验1吨很重。大家觉得这桶水重吗?这桶水的质量是20千克,要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1吨;老师的体重是70千克,要15个这样的我才大约1吨。想象一下,你一次能提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的!刚才同学们汇报的1吨=1000千克是对的。(板书:1吨=1000千克)“吨”的国际单位符号用字母“T”表示。
  【评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感受也就深刻了。让每个学生提20千克的水,有的学生提不起;有的学生勉强提起,但觉得很重;个别学生轻松提起,再让他把老师抱起,觉得老师够重。在重的感受下,1000千克重就令人望而生畏,1吨的质量也就深刻地植入学生的脑海中。
  2.体验1吨很大
  (1)想象。同学们通过提水,感觉1吨很重,如果把50桶每桶20千克的水倒入一个水池,想象一下,这1吨水有多大?
  让大家想象后议一议。
  (2)体会1吨很大。1吨水可装满一个长、宽、高都是1米的水池。
  (课件显示:装了1吨水的水池,旁边站着一个小同学。)这个同学想踮起脚,伸长脖子喝一点水都困难。这么大的一池水大约是1吨。
  (3)举例。想象一下,你身边的什么物体大约是1吨。(学生举例)
  【评析】:学生通过想象1吨有多大及课件的展示,感受1吨不仅很重,而且很大。由于学生对1吨水的大小没有经验,在课件中通过1吨水的水池旁站立一个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喝水难和喝1吨水的时间长的想象,学生对1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3.体验1吨很多
  (1)分组活动。分组提供材料:①大约能装500克水的矿泉水瓶。②大约2千克的砖头。③每包大约50克的棉花团。④每个大约50克的鸡蛋。
  各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小组合作算一算,要多少个这样的物体大约是1吨。
  教师巡视,帮助小组计算、估算、推导。
  (2)小组汇报
  500块砖头大约1吨。1吨砖头大约能装多少车呢?(课件出示装满砖头的手推车。)
  2000瓶矿泉水大约1吨。如果1箱能装24瓶,1吨可要装80多箱。(课件出示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
  20000包棉花团大约1吨。1吨棉花可要占教室的一个角落。
  20000个鸡蛋大约1吨。20000个鸡蛋让你每天吃一个,想一想,可以吃多少年?(可以吃50多年。)
  (3)感受。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计算,你们对这些数有什么感受?可见,1吨是很多的。
  【评析】:通过分组材料的活动和汇报,使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体验1吨之多。同时,通过各组的不同数量和课件展示的体积,感受不同东西(像鸡蛋和棉花)1吨的多少是不同的。
  
  三、 沟通联系,内化新知
  (1)刚才,我们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你们觉得这三个单位怎样用合适呢?
  (比较轻、比较小的物体用克和千克,比较重、比较大、比较多的物体用吨。)
  (2)同学们对吨、千克、克用得都很合适。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学生举例说明)
  【评析】:数学知识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对“吨”有了充分的体验后,将吨、千克、克有效沟通,在举例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 情境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
  有一天,四只小动物结伴出去旅游,路过一座桥时遇到了问题。桥限重1吨。
  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 改错(小刚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看完这篇日记,你为什么会笑?把用得不合适的单位改过来。
  【评析】:问题溶于情景中,是激发学生解题热情和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价值的过程。通过对情景图的理解,解决方案是开放的,既巩固新知又关注个性。在日记的欣赏中,既认识了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同时也渗透了情感的熏陶。
  
  五、 总结质疑,升华认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 实践调查,拓展应用
  课后调查生活中“吨”的应用,多少个什么物体合起来大约是1吨。
  【评析与反思】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亲自体验:从实践到知识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50桶20千克的水,15个老师的重,500块2千克的砖头,2000瓶矿泉水,几乎能吃一辈子的20000个鸡蛋,20000包50克的棉花团等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真实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一池水,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占了教室一个角落的棉花团等等。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2.知识升华:从生活到书本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