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校长参加培训需要“三心二意”

作者:朱小燕




  时下,校长培训工作已经普遍得到重视,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培训的效果却受到很多校长的质疑,他们经常责怪抱怨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这听起来不无道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笔者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辞,过分炒作之嫌。应该说,校长培训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校长培训同样要经历从起步摸索,到日趋完善的过程。外界因素对校长培训有一定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在因素。校长培训是否可以取得实效,往往取决于校长自身对培训抱有怎样的学习心态。
  那么,校长究竟要以怎样的心态参加培训?笔者认为,保持做到“三心二意”,就能大大增加培训的效果。
  
  三心
  
  谦诚心。校长平时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如今却被要求自己跟学生一样坐下来听讲座,接受别人的指导,这种角色的改变,校长多少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有些校长本来就对专家培训带有成见,一到这种场合便自然产生消极、厌倦、抵触、抱怨、鄙视等不良情绪。校长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培训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针对这种情况,校长首先要站在培训者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教师不听校长讲话,校长会有什么感受?同样,校长不认真培训,培训者的心情会怎样?校长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不好好培训,又怎样要求教师?其次,从校长培训本身来说,是经过上级领导慎重考虑,精心安排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校长没有必要对此产生怀疑。明白这些,校长应该珍惜培训的机会,尊重培训者的劳动,要忘记校长的身份,以学生的姿态接受培训,做到谦虚好学,真诚对待。
  责任心。多数校长认为,校长培训是针对校长的培训。因此,校长不好好培训没关系,反正培训好坏是校长自己的事,影响不到别人。这种看法实在太肤浅。事实上,表面上是校长在参加培训,但实际上校长是带着整个学校、全校学生、全体教师的嘱托和希望在参加培训。校长如果培训不到位,损失的就不止是校长个人,而是整个学校、全校学生、全体教师。校长应该在培训的过程中,牢记这些,强烈的责任心会促使校长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
  感恩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办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校长们也越来越感觉当校长难、办学难,越来越感觉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在这种困惑之中,迎来培训,非常及时、重要,真如久旱逢雨,雪中送炭。校长应该感谢上级领导的良苦用心,感激培训者的辛勤付出,是他们明察秋毫,及时指导帮助,让校长信心大增,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理解,校长就会增加对培训的亲近感,倍加珍惜培训的机会。
  
  二意
  
  忧患意识。如今办学难,学校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进则退。每位校长都不愿意在自己的手中,出现这种结果,一旦出现这种结果,校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就会面临下岗的危机。居安思危,校长经常这样想,就会头脑冷静,更加理性地分析看待问题,也就不会被眼前的优越感所迷惑。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也就不是可要可不要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并且一定要认真培训好的问题。
  发展意识。校长是一校之魂,学校的发展,主要靠校长的引领作用。而校长凭什么引领?如何引领?这一切校长当然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实践思考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但通过校长培训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讲,校长培训对提高校长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更加快速有效。现代教育表明,谁先抢占教育的制高点,谁就能最先获得教育发展的主动权。校长应该审时度势,重视培训,以培训为契机,进一步获得学校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校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培训,能激发起巨大的热情,进而对培训更加积极主动。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