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作者:卢崇金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上P99例8,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
  【设计理念】:在连贯的故事情景中引导学生凭生活经验探索、争辩、交流,找到合理、恰当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合理、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阳光”小学五(1)班的3名老师和40名学生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尽情地玩乐,开心极了,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在玩中学数学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感到数学是自己身边的,是鲜活、有趣的,因为解决玩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谁不原意啊!]
  二、 解决问题
  [问题1]多媒体出示师生对话的情境图:公园离学校800米,同学们以平均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大约几分钟可以达到公园?
  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用计算器)
  2.汇报交流,重点说出“大约”的意思,是怎样求近似值的?
  师: 其实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吧了!
  [设计意图: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问题2]出示买票的情境图:售票处规定个人票每张一律15元,团体买票(超过10人)每张一律12元,王老师拿出5张100元的人民币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票?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买票的方案。(以团体的方式买票)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想法和答案。(可能有500÷12=42.666……≈43(张);500÷12≈42(张)
  4.将上面不同答案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争辩,找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学生知道42.666……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确实是43,但如果联系实际卖了42张票后剩下的买不到1张,所以最多买42张)
  师:进了公园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来划船的地方。
  [问题3] (图片出示)公园规定,为了安全每条船限坐6人,同学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学生的想法和答案。(可能有43÷6=7.1666……≈7(条);43÷6≈8(条)
  3.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答案
  4.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知识?但又有什么不同?
  5.全班交流,使学生知道要联系实际求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陆续接触这些内容),大部分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交流、争辩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联系实际找到合理答案的重要性。]
  三、 巩固练习
  同学们玩得可开心了,从公园出来班主任带大家到“国贸大厦”买足球,用于丰富同学们的课外体育活动;足球买好后由于时间比较晚了,他们就打的回学校(多媒体出示)。在买足球和打的的时候也有两个数学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
  1.足球每只标价45元,张老师给了营业员30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只?
  2.每辆出租车最多坐5人,他们一共需要几辆出租车?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以连贯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内容,达到踏雪无痕的效果,汇报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联系实际合理取近似值的意识。]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 课堂作业
  P99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六、 课后活动
  让学生收集类似于本节课学到的求近似值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相对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因此让他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实质是不断丰富生活经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情况合理取近似值的应用意识。]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