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思考

作者:倪芳华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30—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的含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分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从而使学生深切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欣赏:那花丛中翩翩起飞的蝴蝶;那天空翱翔的飞机是那样的美丽,把它们画在平面也是一样的美丽,请大家欣赏。(树叶、蝴蝶、飞机图片)。
  
  提问:看了这些平面图形,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带着独特的生活学习经验走向课堂,合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引导学生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数学建构。)
  二、 玩中探究,建立概念
  1.师演示:将树叶、蝴蝶、飞机图形对折。(这些图形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板书:对称
  师:日常生活中这种对称的物体、图形随处可见。其实,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创造这样的图形)
  (思考:从学生所认识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进入主题学习——轴对称图形,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简洁美。)
  师实验: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师问:像松树这样的图形,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能做出来吗?应该怎样做?
  3.学生操作,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好!
  4.揭示概念。
  刚才同学们剪出的作品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象这样的对称图形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轴对称图形。
  师指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用点画线来表示。师示范画,并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请你也在你的作品中画下对称轴。
  (思考:教师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到数学和创造的美。)
  
  三、 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各有几条对称轴?
  
  2.探讨研究:请同学们先根据经验大胆猜想。然后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你的猜想。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结: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思考:引导学生把研究的视野从生活转向数学,并且在个性的思考中演绎不同的精彩,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给你一片精彩。对于图形的思辩与争议则作为与预设一致的生成性资源给了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
  
  四、 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思考:小学数学应该把严谨的数学知识与轻松的儿童游戏融合起来。在练习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付出的努力也感受到了他们的雀跃惊喜。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体验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广泛应用。)
  
  五、 总结交流,体验升华
  1.总结交流:今天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怎样确定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2.体验升华:对称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其实不对称也是一种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
  3.小小设计师
  内容:以组为单位,自由创意,设计一幅图画
  要求:(1)主题鲜明;
  (2)图画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轴对称图形,图画整体 具有轴对称性。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