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感谢和安慰》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者:何玉章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交际中,产生参与学习训练的兴趣,初步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2.通过训练和表演,知道感谢的方式和语言;能够把语言表达清楚,学会感谢用语。
  3.使学生学会通过留心观察、询问等环节了解他人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并用“同情”、“委婉动情”、“鼓励”的话语去安慰他人,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及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
  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有关感谢的诗歌要让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 感谢
  1.激发情感、朗读导入
  (1)学生朗读,导入新课。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妈妈,是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是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朋友,是你们让我在人生路途中得到鼓励,让我不孤独……
  (2)讨论交流。
  师: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别人的关心、别人的友好而发出由衷的谢意,你是怎样向别人致谢的?先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评议。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师生评议。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
  ①感谢应该是真心实意的。
  ②感谢时要把话说清楚,有礼貌,使用感谢用语。
  2.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下午有位工人叔叔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安装电风扇,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
  (2)学生准备。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做到有礼貌,使用“您好”、“谢谢”等用语,而且是真心实意的。
  (3)组合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练习时要互换角色,并且彼此提出意见。教师巡视,及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4)汇报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时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真心实意,是否能把话说清楚,是否连贯,是否有礼貌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时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5)自由表演。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感谢的情况进行表演,训练学生致谢的灵活性,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①我的钢笔丢了,小星把钢笔借给我,我表示感谢。
  ②我生病住院了,东东帮助我补习功课,我表示感谢。
  (6)教师小结。
  3.贴近生活,课外延伸
  (1)播放课件,提出要求:主人公在致谢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谢、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感谢的内容可以强调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及可能给对方造成的麻烦,可以赞美对方的品德,这样的感谢才真诚、深入。
  
  二、 安慰
  1.学会了解他人遇到的“不顺心”的事
  (1)教师导语,从一名平时活泼、乐观的郭同学趴在座位上哭的事件引出话题。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归纳,引导出了解他人为什么“不顺心”的几种方法:
  ①询问当事人自己。
  ②联系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③询问其他“知情”的同学。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2.学会安慰他人
  (1)原来郭同学的妈妈生病住院了。郭同学想念妈妈,所以伤心地哭了。教师请同学们安慰郭同学。
  (2)针对学生不同的“安慰”话语,老师给予归纳、总结。可以从几方面来安慰他人:
  ①说一些委婉动情的话。
  ②说一些表示同情的话。
  ③说一些鼓励的话。
  (3)请郭同学说说现在的心情。
  针对郭同学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说话得体,有针对性,发自内心,有真情,“安慰”是有效果的。通过“安慰”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3.教师小结“了解他人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及安慰”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1)小结方法。
  (2)点出这几天老是愁眉不展的李同学,模仿上述情况进行“了解”和“安慰”。
  4.教师总结
  安慰是心与心的对话,绝不是表面的几句套话就能奏效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当我们身边的人为此感到委屈、伤心、焦虑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安慰,用我们最诚挚的话语帮助他人驱散心头的阴云,让他人的天空阳光灿烂!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