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为“家长校访制度”叫好

作者:严卫林




  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但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构筑起教育学生的“铜墙铁壁”,学生的健康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为此,我们一直强调并要求班主任要不定期地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汇报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家校联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然而,现实却是班主任无力做好那么多学生的家访工作。众所周知,如今班主任这一工作,可不是大家愿意干的“美差”。班主任大都要担任一个、甚至几个班级的学科教学,每天要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应付各类考试和检查,可谓身心疲惫。每天,起早贪黑,早早到校,“全天候”地看护着学生,不能稍有懈怠。学生的吃、喝、拉、撒等工作全得由班主任包干,甚至不敢离学生半步,生怕有任何闪失。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每学期几十位学生的家访工作,已是不太现实。
  而实行“家长校访制度”则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班主任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诚然,有的家长虽然也挺忙,但一个学期总能抽出点时间进行校访。家长访校,可以灵活机动,毕竟,教师一般大多时间在校,家长可以随时来校向教师了解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与班主任进行预约,不定期地来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商量对策。
  “家长校访制度”可以及时将子女在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告诉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因为有的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校外的有些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不一定会表现出来,而家长往往较易于察觉。此时,家长不“遮丑”,从有利于教育孩子出发,及时主动校访,与教师沟通,双方形成共识,就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如果等到班主任发现,再去家访,为时已晚。不仅如此,“家长校访制度”有利于扩大学校对学生的了解面,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性。客观地说,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班主任因忙于日常教学工作,也难于遍访各家,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从来没有班主任去家访过,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家校联系几乎为零,家长对子女在校情况一无所知,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也很难了解。而家长校访,则可以避免这种缺陷,有利于班主任与所有家长“通气”,全面地了解本班所有学生。
  同时,“家长校访制度”有利于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子女。家长校访则可以与所有任课教师见面,甚至还可以向学校的其他管理人员了解学生在校的一切表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的一切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也做到了有的放矢。而如果仅仅是班主任家访,则可能向家长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全面,因为有的学生往往在班主任面前与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是不一致的。
  “家长校访制度”,有利于家访工作真正落实,而不流于形式。如今,各级教育部门都十分看重学校家访工作,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考核学校。为此,学校把班主任家访作为一项硬任务,并且规定,家访的人数每学期不得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二,而如前所述,班主任却没有精力进行那么多的家访,为了应付检查,“凑齐”家访的次数,班主任往往只好采用作假的方式,在材料上下功夫,无中生有,从而导致家访制度名存实亡,流于形式。而实行“家长校访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弊端,使家校联系真正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