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没有“问题”的问题

作者:孙开飞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课后听课的中国老师赞不绝口,但外国教师却不以为然,说:“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了,还要你老师干什么?”是啊,学生都会了,要老师干什么?有学者将中外的教育教学进行对比,发现中国是将有疑问的孩子教的没问题,外国是将孩子教的带有很多问题。那么学生真的是没有问题吗?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倒有问题了。
  “没问题”,是教师发现不了问题。学生走进教室,脑海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但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这点,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总是以自我为主,以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想法;以教参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以标准答案为主,扼杀学生的创新。因而,教师看不到学生的问题,也抓不住学生问题的本质,当然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提问。试想一下,在“教师为中心,自己设立问题”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还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吗?由此可见,学生没问题的首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其次是我们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学习,养成不迷信课本、教师甚至权威的习惯,换句话说,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与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提出问题。
  “没问题”,是教师不善于提出问题。课堂上,有的老师虽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并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能抓住教学的核心,往往是问题漫天飞,学生忙着答。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课堂驾御能力,提高自己提问的含金量。教师只有善于提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发;只有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体验到由问带来的交流之乐,才能将问题转化成知识探究的动力;也只有教师善于提问,学生才能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没问题”,是不能善待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兴高采烈地向老师提问题时,老师却来一句“哪里有这么多的问题”给予打击。当学生提出:“这是什么,那又是为什么?”你用“没有什么为什么,长大就知道了”来“软着陆”……长期用这种不耐烦、不高兴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学生还能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吗?他们还会再提出问题吗?善待学生的提问,哪怕学生提出的是极其幼稚、可笑,甚至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善待学生的提问,不仅是对学生“问”的鼓励,也是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也表明了老师的一种心态,一种随时向学生开放的心态,一种蹲下身子看学生的心态,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而在这种心态、氛围中的学生,才能感到心理安全,才乐于动脑,善于提问。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