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学生出错也是资源

作者:汪海燕




  学生出错是一种绝佳的教育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再利用好出错的契机,把出现的错误作为施教的最佳切点,循循诱导,让学生在对错误的不断矫正中获得知识,往往可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一、 单刀直入,引导出错
  
  一般地说,一堂小学数学新课就那么一两个新的知识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理解和掌握这一两个新知识点,学生出错也往往集中于这一两个新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单刀直入的办法,引导学生在这一两个新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要学习的新知识点上来,为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重点和难点做好铺垫。比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时,我打破固有的一般教学程序,突破教材本来的编排顺序,在出示单元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就直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出示例题3:计算5/8+7/8,让学生按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出现三种情况:一部分优秀学生灵活运用了已经学过的分数意义等知识,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一部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强的学生通过提前的预习,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部分理解,也得出了正确答案;更多的学生得出了5/8+7/8=12/16,显然与例题不一样,这使这一部分学生一个个心中都产生了疑惑,由此引出了预想的“错误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本堂课的重点问题上,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二、 步步深入,指导究错
  
  小学数学的新知识点一般都由上一个或几个旧知识点生长出来,这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般逻辑顺序,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般编排顺序。根据这一逻辑和编排顺序,往往在学习小学数学新知识点时,都要先复习与新知识点有关的旧知识点,再步步深入地引导学习新的知识点。指导学生修正错误也都一般遵循这一顺序,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组合生成正确的新的知识点。又如上例,在引导学生出现上述错误后,我没有急于指导学生纠正出现的错误,而是回过头去复习旧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或画图等形式,复习分数单位和分数的意义,重温“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同样通过折纸或画图等形式,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明确“分数加法就是将几个分数单位与几个分数单位相加的运算”和“分数减法就是将几个分数单位与几个分数单位相减的运算”,从而解决例题1和例题2的问题;然后再将上述错误重摆出来,让学生运用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意义分析例题3,使学生明确5/8+7/8是5个8/1与7个1/8相加,结果应该是12个1/8,从而明确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道理,最终修正错误,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总结回顾,诱导思错
  
  在学生正确掌握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回顾和辩析讨论,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深化和升华。一般情况下,总结回顾都应该具有以下两项基本内容:一项是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出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程序;一项是让学生讨论辩析,领悟正确人生态度和思想品质。再如上例,引导学生出错,指导学生纠错后,我让学生回顾:(1)我们是按什么步骤学习的?(2)我们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怎么正的?(3)从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总结回顾,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运用旧知识点组合生成新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明白了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出现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和纠正错误。
  责任编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