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今天,你“QQ家访”了吗

作者:沈丽玉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了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来:沈老师,您好!您在吗?我想应该是学生找我吧,大凡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周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哦,原来是周阳家长啊!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了周阳这位同学: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有娇气。
  对于新接班的我来说,周阳家长以这种形式突然“造访”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不过细细想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我每接一个班,为了增进了解加强联系,除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布于众外,还把自己的“网络三剑客”告之学生:主页、Email、QQ。不曾想,这么快就在茫茫网海中与家长相逢,实属难得。想到此,我便马上回复:不用客气,你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工作的动力,谢谢!周阳家长收到我的消息后又立即回了一条消息。于是我们就在这你来我往的回复中无拘无束地攀谈起来。我们谈工作,谈孩子。说到周阳的娇气,周阳妈妈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周阳在家的“不良”表现。我们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问题上。从聊天中得知,周阳父母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思想不一致。我便告诉周阳家长在家里父母要打配合战,教育方式不统一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并且谈了我的一些对策,阳阳家长深表赞同……
  不经意间,时间已过了40分钟,为不影响休息,我们便结束了这次网络交流。虽然我与周阳家长从未谋面过,但我们在QQ上坦诚相对,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和谐。个人而言,这次交流已经达到了家访的沟通作用,它的效果完全不亚于前几次的正式家访。因此,我想就称其为“QQ家访”吧!
  [思 考]
  这次既特别又顺利的“家访”给我带来了欣喜,同时又让我陷入了思考:学校能否借助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开展网上家访、网际沟通呢?我觉得完全可行。现如今生活节奏在加快,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一个班的学生并不见少,这给挨家挨户的家访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则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私人空间意识逐渐增强,有些家长不太喜欢教师上门家访这种形式。由此可见,时代在发展,家访形式也应与时俱进。
  我想,家访不妨因人、因时、因地,采用多元化形式来实行个性化的沟通。比如,如果实际问题不多,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消息来解决;如果条件具备的,可通过校讯通、Email等来交流;如果天气恶劣路途遥远,则可通过网聊、网络视频咨询来沟通。而想要在网上进行实时互动交流,QQ以它的迅速、便捷、功能强大当为首选。这样的交流方式既维护了私人空间,又避免了面对面交谈的拘谨,从而真正做到无话不谈。当然电话、网络家访前我们应先预约家长,并制定具体计划,有的放矢进行,不能漫无目的闲侃神聊。
  当然了,提倡用QQ家访,并不是对传统家访的否定。传统家访仍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一些复杂的实质问题急需解决的,仍要通过上门家访来达成效果。上门家访作为一种面对面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能增强师生、家长之间的感情,更益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可以这样说,“QQ家访”是对传统家访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QQ家访”,通过敲键盘、点鼠标完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QQ家访”,安全、轻松、高效、环保。与家长相约QQ,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既紧跟时尚,又是教育创新。同行们,我们不妨一试!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