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看望生病的同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者:徐 丹




  设计理念:《看望生病的同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属于“交往”系列之一,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因为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生活交往活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交际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说话情境,激发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中说,说中乐,让口语交际生动起来。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让学生学会当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
  2.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想说、爱说、会说,能勇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3.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
  教具准备:
  设计课件:病房场面、学校场面、一束鲜花
  教学过程:
  
  一、 温情谈话,体验情绪
  1.你生病了,有人来看望你,你的心情如何呢?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医院看望过病人?还记得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奠定情感基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有话可讲。)
  
  二、 创设情境,互动交际
  情境一:我们的好朋友丁大勇,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听说他的同学王晓燕生病住院了,他非常着急,买了一束鲜花,想到医院去看望自己的同学,可是,他从来没有看望过病人,正犯难呢,有一个同学自告奋勇地帮了他,你们看他做得对吗?(播放A同学到医院看望生病同学的录像)
  1.辩一辩:你们看他做得对吗?你觉得他做的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
  2.帮一帮:谁愿意来帮帮犯难的丁大勇同学呢?看望生病的同学应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板书要求:有礼貌、讲文明、表问候、送祝福)
  (设计意图:积极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引导学生用规范、丰富的语言有条理地说话,在交际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3.练一练:不要再让丁大勇再犯难了,还是请大家亲身当一回示范,我想丁大勇一定会感谢你们的。(个别学生结合板书示范练习)
  小结:听了你们的建议,看了你们的示范,丁大勇终于明白了,你们看他正在感谢小朋友们呢!
  情境二:于是,丁大勇出发了,他急急忙忙地赶向医院,可是,刚走到校门口,就碰到了同班同学王小娅,丁大勇又碰到了难题……(播放王小娅与丁大勇的对话)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是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和谐宽松的交际氛围能有效调适学生的心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为丁大勇解难,无形中给予学生暗示;教师的信任激发了学生的自信,真正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口语交际)
  1.比一比:
  学会倾听:刚才王小娅跟丁大勇说了些什么?比比谁听得清。
  2.试一试:
  学会倾听:丁大勇要为王小娅怎样转告呢?看看谁讲得明。
  (设计意图:“代别人转达问候”是本课的难点,而学会转述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只有听清楚,才能说明白,此处的“比一比”、“试一试”两个设计正是从“听”和“说”两个层面分解了难点。)
  情境三:有了大家的帮助,丁大勇终于带上王小娅的委托去了医院,去看望生病的同学(出示医院插图)。
  我能行:如果你是丁大勇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想一想丁大勇见到李晓燕会说些什么?
  1.演一演。
  师生合作练一练。
  (1)老师:今天我来当一回生病的李晓燕,再邀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丁大勇,我们来演一演,愿意吗?
  (2)老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表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仔细倾听对话内容,然后作简单评价。
  (3)小朋友说说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同演,体现了师生间平等互动,既为学生演提供范例,又激发了学生演的兴趣。)
  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练一练,要求每人都当一回丁大勇、都当一回李晓燕。
  个别学生上台演练。
  (设计意图:当堂演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交际实践,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口语交际,从而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了听说交往的能力,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评一评。
  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根据表演,评评同学讲话是否有礼貌,转述是否清楚。学生相应评出本次交际的“文明之星”、“爱心之星”、“转述明了之星”。
  (设计意图:三星的评选各有侧重点,也正是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通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训练充满挑战性和实效性。)
  
  三、 拓展深化,回归生活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去看望病人,小朋友们应该争当生活的交往小能手,出示下表,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一种生活交往活动,生活就是最大的课堂,因此教师大胆地带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争当生活的“交往小能手”,而其中的自我评价就是一种有效地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自信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