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构建学校文化 打造学校品牌

作者:朱亚红




   学校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只要我们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得到。其实质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人的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有陶冶和感染作用,对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则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 美化环境,让理念在文化中孕育
  
  学校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构建学校文化,从物质层面来说,要求学校的一切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都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学校文化环境的设计就是对办学思想的诠释,教育理念孕育其中。
  我们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教育,奠基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加强学校文化的内涵建设,把班级、学校还给学生、老师。在充分照顾年级特点,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鼓励师生共同设计、确立体现各自风格与追求的“班级特色”展示平台,如低年级童话式的文化长廊?熏寓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于丰富的故事情景之中;中高年级的“班级活动大看台”、“蓓蕾展风采”、“动手比一比”等,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熏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卫生与健康”、“安全在心中”、“人与自然”、“科技之光”版面的布置,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向未来”,由点到面,从横向到纵向,色彩搭配高雅和谐。这样“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个人员。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让每一堵墙、每一块地、每一种花草树木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它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和人格塑造的乐园。让“七彩云霞”来校园安家,给小草小树带上“胸卡”进行自我介绍……漫步校园,我们处处可以看见学生们的作品:“竞技葡萄园”、“我们的优秀班主任”、“校园每周之星”、“与书为伴,快乐成长”版面展、“欢乐校园乐翻天科技乐、读书乐、体育乐”等等,这些稚嫩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熏而在于它丰富的内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思想,努力形成“崇真求实、协作创新”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发展。
  
  二、 优化制度,让行为在文化中规范
  
  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人文关怀是学校发展的依托,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激励、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自律约束的自主发展机制,是实现学校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我们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全面规划学期工作,细化每周工作,落实当日工作。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通过教代会,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建立行政、教师值班制度,加强一日常规工作的检查,明确各室、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及要求,并全部上墙,以此来规范全体教职工的言行,全面实施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以考核为杠杆,激励大家立足岗位,奉献在岗位,追求岗位成才。
  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以“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面发展”为原则,各年级,各学科由领导蹲点,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全面落实,力求每个环节都抓到位、抓出实效。平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不定期组织教师“七认真”工作的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控的效度。我们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努力抓好并落实“五化”建设,即教研活动制度化、教研主题专题化、教研内容系列化、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提出教师要实现自主发展:1、自行规划。在对于学校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交流与研讨,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为自己做出切合自身发展条件,又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与制度保障。2、自我激励。通过校本培训及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教师不断实现目标,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体会进步、感受发展、激发热情。3、自我约束。通过教育论坛、教研组活动以及其他途径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提高,形成自我反思、自律自主的发展态势。4、自主建设:在共同价值取向一致的基础上,年级组、教研组以及教师个体能够发扬个性,自主建设与发展,形成百花争艳的发展格局。
  
  三、 净化心灵,让精神在文化中提升
  
  学校文化会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及精神状况,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应该成为教师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的历程。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教师应该能够与“境”俱进,与时俱进,在与环境的主动适应和改造中,使自己变得视野开阔,变得更加自信。
  我们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倡导“崇真求实、协作创新”的校风。“崇真求实”,要求教师落实“真心真情、循循善诱”的教风,抓常规工作要“实”,要夯实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要求学生发扬“真知真谛、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共同“构建和谐教育,奠基智慧人生。”“协作创新”要求教师视野开阔,勇于探索,不断改变旧的学习、生活方式,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这是一个艰苦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从“校风、教风、学风”的提出,到真正落实有许多工作要做。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过程。
  学校要用充满挑战性的事业引领教师,用多样的活动锻炼教师,用有效的培训发展教师,使教师价值观的确立有充实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知识文化背景。学校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参与各类培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的教育格言”、“树师表形象,展教师风采”演讲、青年教师会课等活动,树典型,学先进,比奉献。鼓励教师在纵向比较中不断自我实践、自我研究、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结合办学特色建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等国家级、苏州市级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生命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四、 丰富内涵,让品牌在文化中铸就。
  
  为了丰富内涵,打造学校品牌,一方面,我们从细微处着手,力求使走廊、墙壁等每一个小场所都充满温馨,在对细节的关注中,实现自己独特的品牌追求。另一方面,我们将人文关怀体现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上。学校领导者与教职工,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才能达到资源最大的共生。正如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言:“教育中如果没有尊重和信赖,就没有激情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也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学习的热忱。”
  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精心设计“班风”、“各处各室”教育格言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共同参与设计,在一次次的反复推敲、提炼中,让“真”字的内涵根植于全校师生心中,并化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好学深思,快乐成长”、“学真本领,做小主人”、“探求真知,学做真人”的循序渐进的递进式的求真教育,积极实践“真心真情育真人”的教育理念?熏让学校文化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部流光溢彩的、流动的电影。我校着力打造学习型校园:橱窗、报栏、板报展示着健康向上的内容;教室、过道的名画欣赏、寓言故事等等,富有学习性、教育性,潜移默化,陶冶着师生情操,整个校园充盈着学习气息,引领师生走向成功,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营造学校浓厚的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我们让读名著,背名诗,看名篇,赏名画,唱名歌的“五名”工程深入人心,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落实内容,保证时间,讲究实效。让大家与大师对话,与真理同行,与文化共存,“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净化心灵,滋润生命。通过读书,可以读懂人生的价值,读来工作的美丽,读出生命的力量。通过读书,可以振奋精神,健全品格,提升境界,演绎人生精彩,“读出”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