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开展社会实践 增强社会课实效

作者:涂德华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课程。重视社会课教学,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儿童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访问、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访一访。学生用眼看、动口问、动手记得到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可信,记忆深刻。我镇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与课文“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中的临何镇变化相类似,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好“凤冈镇改革开放的变化表”,分人口、职业、生活水平、交通、通讯、电视广播、居住条件等项目,每生一张,然后把学生带到居民新区、有线电视台、程控电话机房、新农贸市场、镇酒厂和省级水泥公路等地参观。参观结束,请镇长向学生们介绍凤冈镇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和变化原因。学生们边听镇长的介绍边认真详细记录,活动结束后,根据所见所闻的材料进行整理,一份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的“凤冈镇社会环境变化调查表”出现在各位学生面前,大家在参加访问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做一做。在教《学校与社会》这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附近?穴或村民小组?雪有多少学龄儿童没有入学。在讲完该课的“我国义务教育法”这一内容后,我把全班学生按住址分成几个“小小入学动员队”,让队员们到未入学的学龄儿童家中宣讲《义务教育法》,动员失学的小伙伴到学校读书。学生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懂得了义务教育法保证我国每个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体会到“法”的神圣,失学的少年儿童也体会到国家给予他们的关心。
  听一听。在教学“学校与生活”这课时,针对学生“为什么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认识比较模糊,同时也难把“学习”与“报效”联系起来的思想状况,我把十五年前从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现在是镇“致富模范”的吴同学请到班上为学生作报告。他那以较高的文化素质,靠科学技术致富,致富后帮助村民脱贫,成为全县闻名的“制种大王”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学生,学生入耳入心,懂得了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看一看。通过学生亲眼看到的东西,形象具体。“食品厂生产”一课中的“面包是怎样来的”课本上有制作过程的十幅图,因过程太多,学生光看图不容易记住。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食品厂参观,学生亲眼目睹了工人师傅制作面包是调粉→发酵→分块→搓圆→成型→装盘→醒发→烘烤→冷却→包装的过程,印象非常深刻。回校后,大家议论纷纷地说:“通过参观,才知道一个小小的面包,是经过这么多道的工序生产出来的,工人师傅是多么辛苦,我今后一定要尊重劳动人民,自觉地节约粮食。”
  辩一辩。道理越辩越明,辩论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从小学生的心智出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家庭与我”一课,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爸妈对自己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怎么办?芽”“爸妈让自己做的事不对时怎么办?芽”“自己帮家里做能干的活,妈妈不让干时怎么办?芽”通过讨论辨别,学生们得出如何解决的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正确解决方法。
  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得到一次锻炼机会。上活动课“居家安全”,我创设情境,让一名学生到讲台边面对学生表演,表演要求:你的邻居家失火,请赶快给消防队报警,拨电话时,一边拨一边大声说出你拨的号码,“接通”后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报警。表演完后,请大家评议电话号码对不对,报警的内容、地点说清楚了没有。评议结束,另叫一名同学重复进行一次更为规范的模拟表演。根据课文内容适合进行模拟表演的还有“防触电”、“防盗”、“买卖活动”等。
  讲一讲。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更显得真实可信,极富有吸引力。上学期的一天,我班学生小罗在家中突然发起高烧,他奶奶和父母不是找医生医治,而是找巫婆来驱鬼避邪。我知道后,劝说小罗的父母送儿子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肺炎。上课时,小罗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都觉得封建迷信是害人的鬼把戏,大家认识到要尊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