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钢琴课的启示

作者:刘建军




   一位著名的钢琴大师负责给音乐系的新生上课。授课第一天,他给了学生们一份难度颇高的乐谱。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下课时,大师叮嘱学生:“回去好好练习”。
  学生苦练一周。第二周,大师又给了学生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学生又得苦练了。
  在其后的几个星期里,学生都被超高难度的乐谱折磨着。学生拼命练习,但总是旧的还没有练熟,新的更难的乐谱又该练了。
  学生们实在忍无可忍了。一次,大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问他,三个月来,为什么总是以高难度的乐谱折磨他们?
  大师一言未发,走到钢琴前,从琴架上取出最早让学生们弹奏的乐谱,说:“弹弹试试。”
  结果令学生们惊喜万分,他们居然能把那个乐谱弹奏得如此美妙!随后,让他们弹奏第二周练习的乐谱,学生依然有超高水平的表现。
  “如果我任你们弹奏你们最擅长的曲子,你们还有必要拼命练习吗?不拼命练习,你们能把这么难的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吗?”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没有高难度的乐谱,就没有学生的拼命苦练,离开了苦练,哪来精湛的技艺?
  高难度是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指的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促进其发展。赞可夫认为,儿童的智力缺乏适当的负担和锻炼就会萎缩、退化。
  一些世界名校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赞可夫的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哈佛大学的课程极具挑战性,每年都有因受不了学业压力而自杀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安葬在哈佛公墓。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是美国最好的新闻学院,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一周无眠或晕倒在计算机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英国大学中,牛津学生的自杀率是较高的,而繁重的课业负担正是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之一。世界名校的课程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困难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一般说来,人所面临的困难越大,征服困难的渴望也就越强烈,意志就越顽强,工作和学习就越努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变得伟大,安乐让人变得庸俗。困难是人步入卓越的阶梯,人是沿着困难这个阶梯从平凡迈向卓越的,人是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变得异常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