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鼓励教师“多管闲事”

作者:刘爱忠




   教师A:刘校长,请别见怪,我这人就爱多管闲事。我觉得学校应组织对新上任的班主任进行专门培训,特别是每年从乡下学校新调入的班主任,他们大多都比较年轻,没有经验,对学校情况又不了解,面对县城学校班额大、学生情况复杂、家长要求高,他们真的有些手足无措。
  教师B:刘校长,我这人心直口快,藏不住事,爱管闲事。我觉得我们学校学生活动缺少有意识的引导,一到课间,学生大多都是乱跑乱跳,追逐吵闹,显得低俗无味,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教师C:刘校长,算我多管闲事。我觉得我们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身临其中总感觉缺少那种文化的气息。比如,学校广播室的音响设备这么先进,但只是用来上下课铃声提示学生,作用发挥太有限了;还有学校的图书室,学生放学了,图书室也关门了,叫学生到哪里去借阅图书呀。
  教师D:刘校长,我觉得应对学校的用电、音响、网络等线路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尽量一次性安装到位,这样的新房子整天敲敲补补怪可惜的,而且到处拉起来都是线,不好看……不好意思,我又在管“闲事”了。
  
  每次聆听完教师们说的“闲事”,我都心怀敬意和感激。在对他们反映的这些“闲事”进行有效的处理之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老师提的建议很好啊!为什么他们都在说自己是“管闲事”呢?为什么这些令同事们敬仰的平时都能说会道的教师,说起这些所谓的“闲事”就显得吞吞吐吐、心存疑虑呢?为什么对自己说“闲事”的仅有这么几个老教师,且说话时几乎用的是同一个模式呢?后来,在一次闲聊中,一位教师的话为我解开了答案。她说:“大家都怕,怕“闲事”管多了领导不高兴、会责怪,还招来别人的议论。我们这几个老的,反正职称也到顶了,什么评优、评先也不想了,再说你也比较好说话,所以有时忍不住就说了。”
  是啊,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多管闲事”是个消极的词儿,对于“闲事”退避三舍、视而不见。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者,应努力转变大家这种观念,充分挖掘“闲事”这个词儿的积极意义,鼓励广大教师“多管闲事”,多管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闲事”,一些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闲事”。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的“闲事”大家都敢管、爱管,损人利己的闲话大家都少说、不说的良好氛围。
  作为校长,首先要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使广大教师“敢管闲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教师是关键。校长要确立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际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把心交给群众,同教职工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积极鼓励教师管“闲事”,哪怕教师管的“闲事”不合学校实际,或在你面前说话犀利、甚至言词较为尖刻,只要是出于好心,都得念人之功,容人之过,予以理解和容忍。这样才能消除大家的顾虑,让教师群体的智慧得到充分涌流,很好地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渐渐地,人人“敢管闲事”的氛围就会形成。其次,校长要慎重对待教师反映的“闲事”,使广大教师“爱管闲事”。当教师向你说“闲事”时,态度一定要真诚,注意倾注“感情”,表现出听他说“闲事”的极大兴趣,耐心倾听教师的叙述,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熏让教师充分感受领导对他的尊重。对教师反映的“闲事”,要作认真分析?熏谨慎对待,将事情的处理方案与结果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对平时爱管“闲事”,多管“闲事”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广大教师经常体验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人们积极承认的成就心理,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久而久之,教师们便会“爱管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