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借鉴香港经验 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冯硕万




   我作为宝安区小学校长香港高级研修班的成员在今年5月对沙田浸信会吕明才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吕明才小学是一所教会学校。从我们走进该校开始,一种和谐的氛围就始终笼罩着我们。吕明才小学有39位教师,24个教学班,888位学生,是香港的一间区域性名校。该校运作和谐,没有杂音,给我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和谐,首先是表现在管理队伍的运作上。校长黄女士是一个慎密、谦恭、利索,很有修养的人。她给我们每天的学习安排以每堂课35分钟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时段来进行,三天共安排了24项学习内容。还给我们安排了三个午间工作餐,一边就餐一边交流经验。吕明才小学的管理队伍中,除了校长外,还设有副校长1人,科主任6人。她们之间的工作协调与衔接十分及时和到位,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其次,教师们的工作环境显得十分和谐。他们的办公条件不如我们的公办学校,但他们十分敬业。时间一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抽烟、喝茶、聊天的现象绝对看不见,给人一种快乐向上的感觉。他们的工作强度、辛苦的程度是我们的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从7:30上班,到晚上8:00才可以下班,中午没有休息时间。周课时都在30节以上。
  再次,和谐体现在学生们的身上。上下楼梯,同学们不喧哗不奔跑,见到客人点头微笑,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该校每天都要求学生穿校服,合体整洁的校服穿在身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们中午在学校吃午餐,下午6点多还有参加各种兴趣训练的。在校时间长,管理难度大,但吵闹打架等现象根本没有,显得那样的文明那样的和谐。
  此外,学校与家长们相处得十分和谐。校内设有家长休息处,供家长接孩子时驻足。有家长无偿为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学校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还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创作,将作品挂在学校的墙上。
  吕明才小学在和谐中生存,创新中发展,深受沙田区老百姓的好评。他们的许多具体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必须认真反思自己所管理的学校中存在的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的香港学习研修活动,为我们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就建设和谐校园方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值得大家深思的。
  
  一、 管理团队的和谐问题
  
  众所周知,国内的公立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办公经费开支甚至校园建设都有自己相应的权力,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角色与利益两者之间挂钩的可能。因此,大多数学校配备了一正两副,甚至一正三副的校领导。无形中这些副职要扮两种角色,一是助手角色,二是监督角色。如果大家位置摆正了,事情就好办。如果有哪一位副职的助手意识淡化,监督的意识增强,可能正副职之间的矛盾就加深了。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向香港的学校学习。校长一心一意抓管理,不管经费,不管学校硬件建设。这样副职的监督意识就会淡化,助手意识就会加强,学校班子的和谐就会更有保障。我们的管理团队要想和谐有战斗力,还必须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薪酬。香港学校校长的薪酬是教师的2倍,科主任的薪酬是教师的1.5倍。这就比较好的体现了责、权、利三者之间的统一。而我们国内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薪酬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对学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是不利的。今后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在薪酬方面应当很好地借鉴香港的经验。
  
  二、 教师队伍的和谐建设问题
  
  香港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十分值得内地教师学习的。为什么我们经常抓师德师风建设,搞评优评先活动,还是有不少教师工作状态不佳,成绩不突出,甚至推诿工作,不服从学校安排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用人机制不够健全合理。一些工作表现差,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学校,校长无法把关。这种“走后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虽然这些年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封墙“后门”,但以前从“后门”进来的教师就请不出去了。
  其次,优胜劣汰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设起来。大家常抱怨的“好的进不来,差的出不去”,目前已有所改观,好的也能进一些,但差的还是出不去。差的出不去是最致命的。差的没有出去,把大环境搞坏了,好的进来之后也会渐渐地退去光芒。上级领导已充分意识到建立人才把关和优胜劣汰的机制的重要性了,但要下决心彻底办好这件事恐怕还需要相当大的勇气。香港的学校教师聘用,首先是符合任职条件的人才能去应聘教师。香港的公立学校的教师是政府教育部门派遣的,但公立学校只占香港学校的少数。百分之七、八十的学校都是由政府补贴的资助学校。所谓资助学校就是建校费及教师工资及日常开支都是由政府全额承担。只是学校开办时开办费(大约400多万港元)须由私人或社团承担。谁愿意支付开办费,谁就负责建立校董会。校董会有权决定学校今后的运作。这类学校的教师聘任与辞退就由校长及校董会全权决定。教育主管部门只是对教师的聘用和辞退进行备案。可见,在香港的学校中校长对教师的影响力是十分大的。内地不可能像香港一样给校长这样大的人事权力,但适当授予校长比较大的人事权是校长管好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
  
  三、师生之间的和谐建设问题
  
  香港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和谐的。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师生关系和谐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尊重学生。我们也经常说要尊重学生,但一碰到调皮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动肝火发脾气,训斥甚至打骂学生。另外,不少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习惯性地等着他们来尊重自己,而很少主动地向学生问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大多都是学生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教师才去找学生了解交流,这就使教师在学生面前缺少亲和力。今后,我们应当要求教师跟香港的教师一样,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多一点主动。另外,香港的学校政府都配备一至二位社工。这些社工会根据学校要求,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进行追踪帮助。这对避免师生对立现象的发生帮助很大,对师生关系的融洽帮助很大。在内地,虽然学校都配备了兼职的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但他们毕竟是兼职,很难像香港的专职社工一样,帮学校做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鉴于此,我们的学校是否也应该配备一些像香港社工一样的人员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建设问题
  
  在内地学校,家长是不可以随便进入学校的,这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香港的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但学生家长每天接送学生时都可以进入校园。学校还专门有让家长等候的地方。这就显得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十分和谐。内地和香港在这方面的反差就十分明显。我们经常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连对家长的这点尊重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和改进的问题。香港的每间学校每天都有家长义工帮助学校干这干那,这种校群关系是十分令人称道的。在我们内地,尤其是深圳,有不少家庭主妇都不用上班挣钱养家的,能否也发动一下,让她们义务给学校干点什么呢?这样做,学校就真正地被大家认同,为社区所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