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重视语文表述性作业

作者:戴永芝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这种能力在交际实践中更容易形成和提高。以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为重点的表述性作业有助于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
  
  一、读
  
  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境的意境。著名特级教师余漪说过:“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感情朗读,反复咏诵,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如《林海》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这种险句。多少秦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如果仅凭老师讲解,会很没滋味,显得无聊,认真读一读,则琅琅上口,参差错落,整齐有韵,美不可言。
  
  二、议
  
  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利用教材中学生认识存在的分歧,让学生争论。《草船借箭》一课,同学们大多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诸葛亮也有缺点。其实课文中周瑜、曹操、鲁肃虽然在文中看不出他们很多优点,但也是了不起的英雄。可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各自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英雄“自圆其说”,并展开辩论。学生的争论,构建出开放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极为有利。
  
  三、说
  
  语文学习既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也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可把语文作业设计成朗读、讲故事、演讲、辩论、讨论,增加口头实践的机会。有位老师给学生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就是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看到的新闻结合自己的体会说出来,遇到热点新闻时,还让学生参与讨论。他的这种说中“做”式的语文作业很有创意。
  
  四、唱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同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课文,可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在唱一唱中理解,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引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操。学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王二小》等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听听录音,回家后唱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学生会将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在音乐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
  
  五、讲
  
  小学生喜欢讲。他们在学校只要不是在课堂,就会无拘无束,在家里更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可让学生给家长讲学校的见闻和同学间发生的事情,讲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和生活中的乐趣和烦恼。也可让学生讲述课本中有趣的知识和感人的故事,甚至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本上的故事改编一下讲给家长听,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述是现代交际的基本能力之一。让学生在表述作业中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既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