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现象透析

作者:李 倩




  小组合作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最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许多教师会觉得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地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绝非易事。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呢?笔者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一些现象的透析,试图提出有效的小组合作策略。
  
  一、分组不科学
  
  [现象]“前后桌同学为一组,用‘There’s…’的句型对班级里的课桌、门、窗等物进行描述。”合作开始了,有的小组由于都是优等生,讨论积极,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由于基础较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的小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参差不齐,课堂成了优秀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反思]应该说,在教学中,采用前后桌同学组合成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形式,简单、省时,但却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这四个同学的整体基础如何?个体差异如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除了有“小组合作交流”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小组优化组合”。学习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势必会使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在交流中或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策略]小学英语是一门活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合作小组的建立应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合作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一般不应提倡学生自愿组合。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组中每个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分工不到位
  
  [现象]“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调查表,请同学们以‘What do you like…’的句型展开小组调查讨论。”合作开始了,学生或争当角色,或互相推诿,好不容易分工完后,“问”的只管问,“写”的只管写,“统计”的无所事事。轮到汇报结果时,出现讨论热烈,效果不佳的现象。
  [反思]这里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但由于教师分工不明,只是布置学生询问、记录、统计,并没有指定具体谁负责询问,谁负责统计、记录。结果就使学生只关心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询问完了,记录完了,统计完了,小组合作也完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互助合作,没有发挥好集体的智慧,没有思维共振和创造性的碰撞,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因生而宜,力所能及”,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调查者、记录者、汇报者等角色。当然,这种成员分工是不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实践表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智慧,寻求最佳效果,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因此,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编排好组内异质小组后,还应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可采取轮换制,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见表一)首次分组持续一段时间后,教师可根据每个小组需要进行调整,以求保持组间同质,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进行合作,使教学富有生气和新意。
  
  三、时间不充足
  
  [现象]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为一段“BirthdayParty”的无声录像配上声音。就在学生积极讨论并扮演得热火朝天时,教师一声“Stop”,学生只好匆匆中断合作,听任老师下一步的摆布。
  [反思]应该说,这个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但是,学生的合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就成为了走过场。这个教学案例设计别具匠心,正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发挥学生表演特长,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极佳机会。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合作或不深入,或一半而止,白白浪费了这一极好的口语练习时机。
  [策略]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到语言现象、语音规律的,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合作,这样交流起来才有实质内容。而且,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经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点知识,实在地多提高一点水平,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四、评价不全面
  
  [现象]汇报时,小组成员站起来,一开口便是“I think…”或“我想…”是“I”而不是“We”,是“我”而不是“我们”;而教师的评价也常常是“Very good! Let’s clapfor her(him)!
  [反思]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以成员个人竞争为主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最终目标。
  [策略]有时对于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评价,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评价,再按小组进行评比。作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只有既兼顾到个人,同时又更多地照顾到小组整体,才能确实调动起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定向,增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最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对于那些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此外,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如学会搜集资料、学会表达观点、学会讨论问题、建立互助关系、增强集体责任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