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学弈》教学设计

作者:陆国杰 李金洋




  教学说明:
  《学弈》是人教版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练,练中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背诵有关节俭的古文(积累运用3),回忆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古文,理解古文,体会道理,诵读古文)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齐读课题,有谁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学弈”什么意思?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归纳板书)
  (谁跟谁学棋?怎么学习?结果怎样?说明什么道理?)
  二、 读通古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同时,学习古文的难点也在于会读。下面老师先读给大家听一听(播放音乐)。
  2.多媒体演示《学弈》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引读。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古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书,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场景?
  2.出示挂图:其实,这篇古文就是描述了这幅插图上的故事,哪位同学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文,我们该如何理解古文呢?
  (结合注释,同学讨论,请教老师。)
  4.默读课文,提出文中不理解或有疑难的字词。(教师相机解决文言文中的文言难点,如“而”、“也”等,不必多花时间。)
  5.四人小组自学讨论,理解古文。
  6.交流意思,练习说话。(结合挂图)
  (指名练说——评议纠正——指名练说——小组练说)
  7.了解了古文,对我们的朗读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再次朗读古文,要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四、 体会道理
  1.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了古文,大家自己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
  2.讨论交流:
  (1)文中写了谁跟谁学棋?
  (2)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你能用不同的成语来概括两个人的学习情况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说一些成语)
  (3)结果怎样?引导学生争论“为是其智弗若与?”
  (4)这篇古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 诵读古文
  朗读课文,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 改写古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体会了古文的韵味。它是那样的言简意赅,寓意却又是那样的深刻。大家能不能把这么一篇短小精悍的古文改写成一篇生动具体的记叙文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