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出招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刘春山

  《今古传奇·故事版》2004年第07期  

  7保定古城是清朝直隶总督所在地,古城里最有名的是井把儿胡同。这天,井把儿胡同贴出一张大红告示,说要招聘居委会主任。

  说起这事儿,其实大家心中早有了人选。谁?老居委会主任齐大妈。没想到竞选的那天,突然冒出了一个自由竞选者井把儿·约。

  你道井把儿·约是谁?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小伙子,真名叫约翰,井把儿·约是他自己起的中国名字。一年前,他到中国学京剧,一直住在井把儿胡同。

  说来也巧,齐大妈的女儿齐娜正好是井把儿·约的大学同学。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就恋上了。齐大妈老伴死得早,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死活不同意。井把儿·约争这个居委会主任,有他的打算:一是想杀杀齐大妈的傲气,二是想在齐大妈面前露一手。

  外国女婿和丈母娘争官,这下可把井把儿胡同闹翻了天。投票结果出来了,还真没想到,井把儿·约竟以多数票当选!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外国小伙子怎样当中国的居委会主任。众目睽睽之下,区长只得把任命书交给井把儿·约,同时聘任齐大妈为居委会副主任。

  这天,居委会来了个颤巍巍的老汉,名叫李增福。李老汉四十岁得了一个儿子李三秃,惯得好吃懒做,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恨不得把老人肋巴骨上的二两油也刮下来。居委会多次要找派出所“管管”,李老汉心疼儿子,死活不让找!这样一来,李三秃更加有恃无恐,昨天晚上竟把老爹轰到街上。李老汉没办法,找到了居委会。

  井把儿·约一听炸了肺,他气冲冲往法院奔去,可刚到法院门口又蔫蔫退了回来,为啥?按李三秃的犯罪性质,非得关个一年半载,李老汉这么大年纪,李三秃进了监狱谁来伺候?再说李老汉一直护着儿子,要是真把李三秃弄进了监狱,他还不拼了老命?到时好心可就办了坏事。

  井把儿·约犯难了,这是自己上任后首次亮相,如果放了哑炮,齐大妈会小看自己,自己和齐娜的婚事更是遥遥无期了。正愁眉不展的时候,井把儿·约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决斗!

  井把儿·约听人说过一种古老的决斗方法:赌石。就是把两块石头高高地吊在树上,赌石的人站在树下,头正对着石头,手攥着绳子,手一松石头正好拍在头上。这种赌法十赌十死,如果谁胆小,就输了。

  说做就做,当天井把儿·约跟李三秃约好了赌石的地点———居委会前的老槐树下。等人们奔到居委会,井把儿·约早头顶石头站在古槐下。李三秃也来了,他嘿嘿冷笑:“你一个外国佬,想跟老子耍光棍,好,那咱俩就比试比试!”说着也站在树下,头顶对着另一块石头。

  井把儿·约叮嘱道:“说话算话,如果你输了,就要遵守诺言,今后不许虐待老人。”李三秃撇撇嘴:“咱是中国爷们儿,讲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听了这话,井把儿·约真不含糊,他转身解下拴在树干上的绳头,然后拽着回到原来的位置,猛地松开手。树上的石头呼啸着砸了下来,“砰”地拍在他脑袋上,井把儿·约“扑通”倒在地上,头上的鲜血直往外冒,最后翻翻蓝眼睛断了气。

  别看李三秃平时人五人六,到了生死关头可就软蛋了。他连捆在树上的绳头也没敢解,就尖叫着逃走了……

  李三秃刚跑,井把儿·约“噌”地蹦起来。原来那两块石头是他学戏时收藏的道具,头上的“鲜血”是装在塑料袋里的红药水。井把儿·约冲着众人一抱拳:“老少爷们儿,千万保密呀,不然他又要反悔了。”果然,那李三秃一直以为是井把儿·约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从此再也不敢招惹这个拼命三郎,自然也不敢虐待父亲。

  剃了李三秃这颗疤瘌头,人们都拍手称快,年底井把儿·约被评为优秀居委会主任,电视台还录了像,这下全市都知道井把儿胡同有个洋主任,真是风光无限!只有齐大妈不以为然,心想: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李三秃岂是省油灯?

  李三秃断了老爹这条财路,时常拿老婆出气,两人闹起了离婚。中国的传统是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他们每次来,都让齐大妈劝了回去。这天碰巧齐大妈没来,两人又来闹。井把儿·约当下“刷刷刷”开完证明,签上自己大名,盖上居委会的公章。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李三秃哪想真离婚呀!离了婚的李三秃把儿子李小秃放在了居委会。李小秃受老子的影响,刁钻油滑更胜一筹,齐大妈暗暗窃喜:你小子不是逞能吗?治得了爹治不了儿子,看你咋收场!

  哪知齐大妈又猜错了,没出一星期,李小秃就脱胎换骨换了个人,不挑食不逃学,也不上网吧了,每天早上还屁颠屁颠跟着井把儿·约扫院子。

  降伏李三秃可是一大新闻,齐大妈不由得不佩服井把儿·约,知女莫若母,齐大妈早看出齐娜心里装着井把儿·约,于是她决定成全两人的婚事……

  婚礼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簇拥着一对新人进洞房。正在这时,门口闯进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井把儿·约见了那姑娘,撒腿就跑。齐娜一把拽住他,让他当众说个明白。姑娘好像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掏出一张照片来。照片上有三个人,分别是井把儿·约和洋姑娘,中间是一个小男孩,简直和井把儿·约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用说,这肯定是井把儿·约的儿子!齐大妈怒火中烧,当场把井把儿·约轰出家门……

  在中国,作风问题可是个大问题。井把儿·约丢掉了居委会主任的乌纱帽,齐娜说啥也不答理他了。井把儿·约心灰意冷,决定回国,正当他打点行装准备回国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井把儿胡同要拆迁了!他风风火火去找区长。区长无奈地摊摊手:“唉,我也不想拆呀,可这是市里的统一规划,再说井把儿胡同是黄金地段,开发商花大价钱买下了,我也做不了主呀!”

  井把儿胡同大多是明清建筑,有少数还是隋唐的。眼看无价之宝面临一场浩劫,井把儿·约心急如焚,他找到开发商胡老板,胡老板一听他的话,脸顿时阴沉下来,说:“什么文物不文物,现在改革开放了,用钞票说话。再说了,这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关你们外国人屁事!”说着把井把儿·约轰走了。

  是呀,崽卖爷田不心疼,我一个外国人操的哪门子闲心?井把儿·约想着,收拾好行囊,蔫头耷脑地走出了井把儿胡同,铁了心要回国。到胡同口的时候,忽然看见前面以齐大妈为首筑成了一道人墙,男女老少都有。

  这时胡同外面开来了几辆推土机,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拆迁民工,人墙呼啦围上去,死活不让进胡同口。拆迁民工一看这阵势,不敢前进一步,双方僵持起来。正在这时,几辆警车蜂拥而至,车上下来胡老板和许多警察,警察把齐大妈拉到一边,说拆迁是市里统一规划,齐大妈身为居委会主任带头聚众闹事,这是违法行为!齐大妈毕竟是见识少的老太太,几句话唬得惊容变色,只得招呼众人让开一条路,推土机轰隆隆开了进来。

  事情陡生变故,井把儿·约早把回国的事忘了,他飞身躺在车轱辘下。胡老板见状,冲民工一挥手:“上,给我拆,今天我开双份工资!”民工们绕过井把儿·约“呼啦”拥上来,顿时砖木石屑满地乱飞。正拆得起劲呢,忽然响起了一声断喝:“住手,如果你们再拆我可就不客气了!”人们回头一看,只见井把儿·约拿着一块砖头对着自己的脑袋,看样子不停手就要砸下来。一看要出人命,胡老板只得让民工们停下来。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李三秃躲在人群里看热闹,见井把儿·约又要和人赌命,猛然想起了上回那档子事,于是把胡老板拉到一旁嘀咕了半天。不一会儿,胡老板过来,阴阳怪气地对井把儿·约说:“这样吧,咱俩打个赌,如果你真敢砸自己,我立马走人,并且保证今后再也不拆井把儿胡同;如果你不敢,对不起,胡同我拆定了!”说完,眼睛斜着井把儿·约,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井把儿·约对胡老板说:“说话算数?”胡老板拍拍胸脯:“谁食言谁就是三孙子!”

  井把儿·约缓缓举起砖头,砖头飞快地砸在了脑袋上,他“扑通”倒在地上,鲜血顺着脸颊汩汩流下来。胡老板捡起砖头一看,沉甸甸的,井把儿·约头上有个洞,鲜血正往外喷呢!这才知道是货真价实,他恶狠狠地瞪了李三秃一眼:“待会儿再找你算账!”说完匆匆送井把儿·约去了医院。

  井把儿·约舍身护古迹的事轰动古城,很快引起了市领导的注意,井把儿胡同这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齐娜接到了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她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那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叫珍妮,确实是井把儿·约的初恋情人,但因为性格不合两人早已分手了,可珍妮痴情不改,对井把儿·约死缠烂打,井把儿·约结婚前,曾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珍妮知道后便风风火火赶来了;至于照片里的小孩,那是井把儿·约的亲侄子。

  一切真相大白,井把儿·约和齐娜决定补办婚礼。井把儿胡同里的人都来祝贺。井把儿胡同又进行了一次民主选举,井把儿·约在仅有一张反对票的情况下重新当选居委会主任。反对票谁投的?齐大妈。齐大妈乐滋滋地说:“我怕这小子乐昏了头,再干出赌命的事,他现在可是我的乘龙快婿呀!”

故事——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