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章下钓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徐自谷

  《今古传奇·故事版》2004年第02期  

  这天下午,上任才三天的青岭县县委书记魏喜贵正在开会,突然有人递过一张纸条:急事。魏书记请出来!

  魏喜贵赶紧走出会议室。信访办主任正等在门口,一张脸比哭还难看:“魏书记,来了许多牛角峪的农民,说是找你要回一样东西,我们怎么都劝不住……”

  魏喜贵一怔,自己新来乍到,底下乡镇都还没认全,怎么有人赶上门来要东西了?他也没多问,赶紧跟着信访办主任来到大院。果然,院子里十多个山里人模样的农民早等着他了。

  一见他过来,这群人忽地团团把他围住,七嘴八舌地说:“您就是魏书记?我们是来要回您让人买走的那枚军功章的———”

  魏喜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几时让人找你们买过军功章?”

  “魏书记,买奖章的人可是乡里干部陪着来的,说是您要———英雄老爹都近八十的人了,这回看着村里要修水管缺钱脸都急黄了,听说奖章能换钱,一咬牙就把平时性命一样看重的东西出了手。大伙攥着他那摞钱都落泪了……这不,大伙儿一合计,哪怕一村人全渴死也不能拿这钱买水管———所以就上县里来找魏书记您要回那枚奖章……”

  魏喜贵气得脸色铁青,不过,他这回不是生牛角峪农民的气,气的是竟有人扛着他的名买军功章!“请大家先回去,我马上把这事查清楚,就今天,我一定亲自把军功章给你们送回去!”

  见县委书记拍着胸脯说了这话,牛角峪的人也就回去了。

  其实,刚才牛角峪的人一提军功章,魏喜贵心里就打了个寒噤,心说:自己刚来这里,没一个认识的人,怎么曾有过的一点爱好被人家摸得一清二楚?

  原来,出身军人之家的魏喜贵对收藏军功章情有独钟,搞这份收藏也有得天独厚的便利。翻开他的收藏夹,上至民国下到当代,大小方圆有勋绶的、有压坠的,各式各样竟有一二百枚之多。不过,自从知道自己要就任青岭县县委书记,魏喜贵便下决心把这份爱好悄悄地掖起来。为什么?担心惹事。你想,虽然这县委书记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却是一方“土地”,多少人想巴结?那班钻营拍马的挖地三尺也能打听你有什么爱好,然后千方百计弄来讨好你,跟你套近乎。试问,你一抖露这点爱好还能安心做官么?没想到即便如此小心,还是有人给他惹出麻烦来了!真是可恼,可恨,可畏!

  好不容易压住心头之火,魏喜贵回到座位上,把牛角峪农民寻自己的事说了:“我敢肯定与会者中有人收了那枚军功章,今天我不问他动机,只是请求这位同志赶快把那枚军功章拿出来,让我给那老人送回去———”说到这里,他声色俱厉,“散会后我在办公室等他2小时,要没人拿来,我就把这件事交公安刑侦来办!”

  散会后,魏喜贵果真坐在办公室干等。可是任他攒眉焦心,两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有谁把军功章送来。魏喜贵忽地站起身,拎起电话要了公安局:“让刑侦队长来一趟!”刑侦队长童志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案子,心急火燎地赶到县委大院。

  魏喜贵一脸严肃:“小童,我之所以要你来帮我完成这件和案子不搭边的任务,不是小题大做,实在因为它关乎老百姓眼里党的形象,我刚到青岭不能不郑重对待———走,我们一块儿上牛角峪。”

  车开到山坳乡已经天黑,一问,才知道到牛角峪还要翻一个山岭,二十多里路,车子进不去。魏喜贵铁了心,今天一定要赶去牛角峪!于是,寻家商店配了手电,两人便步行往山里去。走不多时,见一个岔道边站着一个打火把的人。没等他们开口,那人就喊:“魏书记!”魏喜贵借着火光,认出下午来找自己要军功章的人群中有这张面孔,高兴地说:“你回牛角峪?”

  “是哩。”那人应了句,就转身高举火把往远处山上用力甩着并大声喊:“来啰———”魏喜贵望去,那里也亮着一个火把,同时传来回声:“是啰———”山谷里顿时回荡起嗡嗡的声音。魏喜贵吃了一惊,问:“你们这是等我?”

  “是哩,上路———”那人打着火把就在前带路。

  山路曲折,魏喜贵提提神跟了上去。这样走了几里,那农民手中的火把快燃尽了,就见路边有一个打着新火把的人接了上来。过去一阵,又一个换班的,魏喜贵心里一阵激动!本想跟打火把的唠嗑几句,却是路不好走,只能顾着脚下开不得口。不知走了多久,冷不防一抬头看见前面密密的一片火把。光影里站着许多人,当头是一位七八十岁精瘦的单腿老人,支着根拐棍挺挺站着。魏喜贵一惊,心里捉摸那大概就是卖军功章的老人了,他赶紧抢上前去。老人把魏喜贵伸过来的手攥得紧紧的:“好,还是把你这位大官钓来了———”

  魏喜贵听着一个“钓”字,心里一沉,没好意思问,只道歉说:“老爹,我人来了,可没把您老人家的军功章寻回来。但您放心,我已经委托了我们童队长,上天入海也要把您的东西找回来!”他指一指身边的童志杰:“他是公安局的同志。”

  老人的眼睛半天停在魏喜贵脸上,摇了摇头:“不提这事,那玩意儿倒是你这当官的还喜欢,现今丢路边怕也没谁肯瞧它一眼———你藏几个不也是只当个稀罕玩儿?走,你这样的大干部来咱村,也是稀罕,给大伙儿瞧瞧去——”说着,支了拐棍带着魏喜贵就走。

  锣鼓听音,魏喜贵的脸孔顿时热辣辣起来,在牛角峪乡亲的簇拥下顺从地跟老人串家访户。虽然家家都把魏喜贵当成了大菩萨,可是魏喜贵这个父母官心里的那种震颤,却一时不能形容———他完全没有想到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

  原来,这牛角峪地处深山坳,地远路僻,一个村子20多户人家,拢共才10多亩贫脊的坡地和百来亩冷水田,再没别的出产。家家穷得叮当响,这年代还没拉上过电,连吃水也要翻10多里山路去一条小溪里挑,听说外面大家都富起来了,村里找乡里汇报情况,但乡干部双手一摊:“乡里没钱———”因为特穷,平日里上面干部都不大肯来。

  可是近些日子,乡里的干部突然脚头勤了,一拨拨来村里,不提别的,只找老人问那军功章,说是县委魏书记想要,愿意出钱跟老人买。气得老人拐棍咚咚戳着地骂娘:“什么共产党的官!正经老百姓的事不管不顾,巴结上司屁颠颠的,好,我把那军功章给那位县太爷送去,当面问他一回,看他红不红脸!”说着真的就要上县里,全村人死活都拦不住。大伙商议好久才想出了一个主意,说保证把县委书记“钓”来,他才不吱声。于是,有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魏喜贵听了,良久无语。当夜,他就住在老人那间被烟薰得乌黑的小屋里,和这位兴奋的老人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一早,回县城前,魏喜贵攥住老人的手斩钉截铁地说:“一年变不了牛角峪面貌,乡亲们就唾我的脸!”

  “好!”老人听了这一句,攥着魏喜贵的手又把他拉回屋。他从炕头一个旧板箱里,拿出一个手绢包递到魏喜贵手上:“这是你要的东西!”魏喜贵接过来打开,竟是一枚军功章,还有一张证书:

  林根先同志在解放四平战役中作战英勇,荣立二等功,特颁此证,同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奖章,以资鼓励。

  “人家赶我前面把它给您送回来了?”魏喜贵托着这枚颜色陈旧的军功章,一脸疑惑。

  老人看看他,叹了口气:“真想不到我这奖章变了鱼钩!先把平时从来都不肯到咱村的乡干部引来,现在又把你也钓来了,不过……”接着,他语气沉重地说,“当初打江山时,别说丢一条腿,就是‘光荣’了也没半句怨言!大家图什么?还不是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呗———记得那次庆功会上,团首长给我带上这枚军功章时嘱咐我:记住,这是人民给你的荣誉啊……”

  魏喜贵郑重地把军功章和证书包好,塞到老人手里:“谢谢您老人家,我没资格收它,不过———我一定记住关于这枚军功章的故事!只要我在任一天,就一定为青岭老百姓认真办好该办的事!”

  老人看着面前的县委书记,把他的手紧紧一握,脸上有些凝重:“也好,等我们牛角峪变富的那天,大家给你开庆功会!那时,我以一个老战士的名义把它戴在你胸前!”

  魏喜贵心里一热,眼睛潮湿了……

故事——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