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于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老 牛

  《今古传奇·故事版》2004年第01期  

  一、患难相知情同手足

  六荡山莽莽苍苍,绵延百里。这里盛产优质煤,大小煤矿星罗棋布,因而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打工的庄稼汉子,他们喝酒、赌钱、打架、扯女人,使得深山里既热闹,又充满生气。但死亡也像头顶飘过的云彩,随时落下恐怖的雨雪。

  来迟今年19岁,来自S省。柱子今年20岁,来自H省,两人在一个矿上干活。一样贫困的家境和相差无几的性格,使得他们情同手足。两人编在一个班,下井、上井形影不离。那天,年长的矿工对他们说:“你们嫩伢子怎么也来干这个?人间花红柳绿的滋味啥也没尝过,死了多亏啊!”来迟和柱子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夜里,来迟捅了捅柱子说:“柱子,我们俩最好分开下井,一个白天,一个晚上……”

  柱子不解,问:“咋啦?”

  来迟嗫嚅着说:“要是出事了,好有人给家里报个信,要是我们俩都……家里人连我们死在哪儿也不知道……”柱子沉默片刻,应了一声,表示同意。

  第二天,他俩就和别人换了班,不知情的人都很纳闷,以为这对好兄弟闹别扭了哩。然而,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他们分开的第四天,井下就出事了!

  那天下午,柱子正在宿舍睡觉,突然被外面嘈杂的叫喊声惊醒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好,井下出事了!他一骨碌爬起,朝井口奔去,外面强烈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其他宿舍的人也纷纷跑出来,朝井口涌去。

  柱子拼命挤到井口,看到一个个裹着煤灰泥水的人从井口里爬出来,这些人惊恐万状,分辨不清谁是谁。柱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叫着:“来迟!来迟……”可出来的人里,没有人回答他。从那些人口里得知,井下是冒顶了,埋着许多人。柱子哽咽着大声叫道:“你们谁看到来迟了?来迟!你在哪里?”

  井下能逃出来的,全逃出来了,可没有来迟!柱子大叫着:“快下去救人啊!”说着,夺下一个人头上的矿灯,冲进了巷道。

  直到傍晚,柱子和矿工们才将血肉模糊的来迟从井下救上来。山里没有像样的医院,必须送到山外去抢救。在颠簸的汽车上,柱子捧着来迟的手,对毫无知觉的他不断地说:“好兄弟,你一定要挺住!你不能死啊!我们一块来这山里的,也要一块离开这大山……我们不干了,金山银山也不挣了……”柱子忽然感觉手被来迟握了一下,尽管那力气小得只是一种感觉,可对柱子来说,却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喜悦,他明白:他们好兄弟是不会永别的!

  在抢救其他矿工的过程中,不断传来噩耗。柱子一直守在医院里,心也始终悬在半空,因为医生说来迟还在抢救中,没有脱离危险。

  到第三天的早晨,一位疲惫的医生走出手术室,无力地对柱子说:“你是他……亲属?进去见他一眼吧,我们实在是……”

  柱子脑袋“嗡”的一声,连忙冲进去,抓住来迟苍白的手,泣不成声地喊道:“来迟……你醒醒啊,看看我,我是柱子!我们一块儿离开这里!你听见没有?”

  奇迹出现了,来迟忽然脑袋动了一下,瞪着大眼,微弱地喊了一声:“娘……”同时,他那攥得紧紧的拳头,放在柱子手心,忽然一松……柱子看到那是来迟床头小木箱的钥匙。

  柱子说:“好兄弟,我知道那里有你娘的照片,你给我看过……我们回家,看我们的娘……”可来迟已经永远听不到柱子的呼唤了。

  回到矿上,柱子当着大伙的面打开了来迟的小木箱。里面除了一些积蓄外,还有一张写在烟盒上的委托书,大意是:假如他出事了,一切由柱子负责料理。柱子捧着来迟的字条,泪雨滂沱。柱子知道,来迟老家只有一个母亲,而且无法与那偏僻的地方取得联系。

  大伙就对柱子说:“来迟这么信任你,你们像亲兄弟一样,后事你就一手操办吧!”

  柱子和大伙将来迟火化后,矿主将3万块钱和骨灰盒一并交到他手里,签了字,一切就了结了。柱子抱着来迟的骨灰,心里呻吟道:“天啦!好兄弟,我怎么去见你的老娘啊?!”

  二、重托在身别无选择

  柱子带着来迟的骨灰和那用生命换来的3万块钱,踏上了去S省的路。

  经过五天五夜的车船劳顿,柱子终于找到了来迟的老家———一个荒僻、穷困得令人发寒的小山村。

  在村口,柱子问一个放羊的老汉:“大爷,来迟家在哪里?”

  老人一指山坳里一座趴在苦楝树下的石垒草屋说:“那个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就是来迟娘……”

  柱子一下子两腿发软,短短的一段路,他觉得走了整整两年。因为他和来迟认识整整两年,手足般的两年相处,使得柱子难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他缓缓走过去,看着老人那苍老的面容、灰白的头发,不免让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娘,他哽咽了半天,忽然叫道:“娘……”

  老人似乎在闭目养神,听到叫声,愣了愣,忽然扔掉手中的拐棍,惊喜地张开双臂:“来迟……儿呀,你回来啦?”

  柱子在扑进她怀里的同时,惊愕地发现老人的双眼好像蒙了一层薄纱,看不见眼前的东西!柱子非常吃惊,因为来迟从没说过他老娘是个瞎子啊!

  老人双手拼命抚摸着柱子的脑袋,嘴里不断亲昵地唠叨:“我儿……你让娘想得好苦啊!你怎么瘦了?说话也变了……两年多了,个子倒是长高了……”

  柱子心里猛地一颤,老人把他当成来迟了!他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老人。告诉她实情吗?可面对思儿心切的苦命老人,他如何开得了口啊!柱子几乎是下意识地说:“娘,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往后我天天陪着您……”

  老人说:“真的吗?我儿挣够娶媳妇的钱了?”

  柱子泪如决堤,咬牙点头道:“够了!娘,够了……”

  晚上,柱子等老人进入甜蜜的梦乡,悄悄起身,一家一家敲开小山村每一户人家的门,把来迟的真实情况向村民们一一做了交代,同时他也了解了有关老人和来迟的一些情况。柱子一再恳求大家,千万不要把真情告诉老人,否则她会活不下去的。柱子还从大伙那里得知,老人的眼睛是不久前失明的。一是原来就患了严重的白内障,二是日夜思念儿子,哭坏的。

  憨厚的村民们说:“这样只能瞒她一时呀,能瞒她一世吗?”

  柱子说:“我和来迟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好,他的娘就是我的娘,我一定给她老人家养老送终!否则,我怎么对得起来迟对我的信任?请乡亲们给来迟作证!”说着,“扑通”一下跪在村民们面前。

  山民们感动得唏嘘不已,连忙扶起柱子,说:“来迟碰到你这样的好弟兄,真是他们母子的福气啊!”

  为了不在老人面前露出破绽,柱子在山民们的帮助和指点下,把来迟家的每一块山地、菜园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柱子还主动搀着老人给“父亲”去上坟。平时在家里,老人对柱子的一些生活习惯表示疑问时,柱子就说在外面跑的时间长了,学了些“洋花样”,怕老家的土习惯被人瞧不起……老人哈哈笑着,深信不疑。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着满天星斗,柱子便想起了自己遥远的家乡和家里的父母亲人们。自己出门也两年多了,虽然家里有哥哥姐姐照顾父母,可思乡的心情是同样的缠绵。他觉得应该给家里写封信,把一切告诉家里,以免他们担忧。再说,眼看要过年了,也该给家里寄些钱了。

  可万没想到,柱子的举动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有山民的议论传到他耳朵里,说是这个外乡小伙子八成是看中了那笔抚恤金,等老人一死,或者不等老人去世,他就会带着钱远走高飞……柱子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转念一想,你能说人家怀疑得没有道理吗?来迟信任你,可来迟不在了,人家凭啥信任你?

  柱子立即把抚恤金和矿上的证明以及来迟的委托书,一同交到村民组长手里,说:“这些东西请您保管,我柱子年轻,怕一时糊涂,做下对不起来迟和大伙儿的事情来!”

  村民组长当着山民们的面,对柱子说:“我知道你是听到风言风语了,别在意个别人嚼舌头,我和大多数乡亲都信任你!假如你心术不正,干嘛还找到这深山里来?拿了钱直接跑掉多省心!我们相信你,也相信来迟,他不会看错人!”柱子感动得热泪横流。

  这天傍晚,柱子从地里回屋,老人忽然兴奋地说:“来迟,我今天托人给你在后山石嘴村介绍了个姑娘,听媒人说,那姑娘可俊俏了!我已经答应媒人了,要你明天去镇上和姑娘见个面……”

  “这……”柱子傻眼了!

  三、美丽谎言摇摇欲坠

  这天,柱子和那个叫阿叶的姑娘见上了面,阿叶长相的确不赖。

  可阿叶见到柱子后,忽然疑惑地问:“你是来迟?”

  柱子连忙点头:“是啊,只不过比以前瘦了,长高了……”

  “算了吧!”阿叶笑着说,“来迟和我以前在山凹里放羊,经常碰头,虽然我们没说过话,可他烧成灰我也认得,他比你皮肤黑多了!”

  柱子闻听赶紧将阿叶拉到僻静处,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阿叶听着先是惊愕不已,继而泪流满面。

  从镇上回到家里,老人连忙问:“来迟,那姑娘怎么样?中意吗?要是中意,就让媒人下聘礼!”

  柱子心里一阵茫然,嗫嚅道:“娘,我还小……不忙找对象……”

  “啥?!”老人闻听,有些激动起来,“你还小?你知道你为啥叫来迟?就因为我老来得子!你要再不成家,我活着还能抱上孙子吗?再说,村子里和你一般大的,比你小的,你搬指头数数,谁不是孩子满地跑了?过去是穷,娶不起媳妇,现在有钱了,你还叫老娘等到啥年月?!”停了停,老人继续说,“我知道,你这几年在外面把心跑野了,看惯了花花世界,瞧不起咱山里妹子了……”

  柱子当然没料到老人会这么激动,可他冷静一想,是啊!这山里和自己老家一样,子女大了,不就是要结婚生孩子吗?何况来迟家的情况特殊:世代单传,父亲早逝,老人守寡拉扯来迟……眼下当然希望儿子早成家早生子,了却心愿!然而,这让柱子太为难了!

  半夜里,见老人翻来覆去睡不着,柱子下床来到老人床头,说:“娘,我不是不想成家,只是……都啥年代了,还用媒婆撮合?再说,那个姑娘我不太中意……”

  老人听罢立即翻身坐起,说:“不满意再换嘛,哪有一看就中的?你娘我当年也是看了三个,最后才看中你爹的嘛!行,我让媒人再帮着打听打听……”

  “不!”柱子忽然说,“娘,我在外面打工时,认识了一个姑娘,她叫美玲,对我很好,我也很喜欢她……”

  老人一愣,说:“山外的姑娘能靠得住?她既然很喜欢你,怎么不和你一块来山里?”

  柱子连忙说:“她是打算来看看的,可……我怕娘骂我莽撞,就没敢带回来,您要是不反对,我再……”

  老人一笑说:“傻儿子,过去你那老实样子,娘是怕你自己没本事找媳妇,才托媒人的,既然你自己出息了,有相好的,娘干嘛要拆散你们?高兴还来不及哩!快,写信让美玲姑娘来咱山里!”

  其实,美玲是柱子在浙江打工时认识的,和柱子是一个县的。共同的乡音让他们有了亲切感,交往不久便产生了情意。后来柱子因为嫌工资低,和老板闹翻了,离开了那里,而美玲没走。柱子四处寻找工作,直到进山挖煤,发现那里能挣大钱时,才兴奋地写信告诉了美玲。美玲听说他下井挖煤,很为他担心,每次写信来都充满了爱意和关切。柱子回信说:“为了你,我要多挣钱,回家盖上大瓦房,然后去迎娶你!”他们情意绵绵的鸿雁传书,曾让来迟很是羡慕,那些纸上的情话,也成了来迟和柱子共同消磨孤寂并驱散恐惧的一剂良药。

  柱子在以前的信中也多次提到兄弟般的好朋友来迟,美玲一定印象深刻,她肯定也十分同情来迟的老娘,不如写信叫她来山里,一是正好解释这些日子没有联系的原因,再是能和心上人共同担负这份责任。

  给在浙江打工的美玲发信半个月没到,也就在老人天天催促并表示疑惑的当口,美玲姑娘突然出现在小山村的村口!因为柱子在信里详细地介绍了来迟家庭的具体情况,因而,美玲和老人一见面,不仅亲热得不行,而且对老人的问询也回答得天衣无缝,连来迟喜欢吃什么,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番亲密的团聚日子过后,该谈实质性问题了,老人说:“咱山里人,是本分人家,你们既然很投缘,就把事情办了吧,要不你们天天在一起,难免被人家说闲话。”

  这一切,其实都很容易对付过去,反正老人看不见,村里人和柱子美玲联合起来骗一个老人,当然没问题。

  可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政府自打实施送医送药到老、少、边、穷地区以来,发现一些山区的群众因为水质和生活习惯问题,许多人患了白内障,并且多数已经慢慢失明。于是,政府及卫生部门决定对这些贫穷的群众实施“复明工程”,给他们做白内障切除手术,而且只象征性地收一点钱。

  那天,柱子和美玲正在屋后切猪草,忽听老人喊他们,以为老人摔跤了,赶紧跑回屋,却见老人捧着收音机,笑容满面地说:“来迟,美玲,你们听,娘的眼睛有救了!上面派专家来我们山里,要给我们开刀,要让娘的眼睛重新看见东西了!专家已经到了县城,你们快送我去!我要看儿子长高了多少,看我的儿媳妇有多俊俏,我还要看我未来的孙子!”

  柱子和美玲听着听着,手中的菜刀“当啷”落在了地上……

  四、真伪善恶泾渭分明

  就在老人提到那个“复明工程”的第三天,乡、村两级干部也进村来宣传,大伙儿听了都十分兴奋,但柱子却是如坐针毡。

  怎么办?让老人重见天日,无疑是所有人的心愿,也可告慰来迟的在天之灵,可老人一旦复明,怎么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柱子一时没了主张,他找到村民组长,和他协商办法。村民组长把脑袋都挠破了,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只是不断唠叨:“要是知道来迟不在了,来迟他娘非死不可……”最后,组长说:“这样,我和你可以带老人去镇上,假装送她去做手术,等到了那里,就说她身体检查不行,不能开刀。”

  柱子茫然地说:“这样行吗?白内障摘除手术,不大影响身体啊!乡里怎么交代?”

  村民组长苦笑道:“现在也只能这样。乡里我人熟,给他们解释清楚,不要紧!再说,救老人的性命总比救老人的眼睛更重要吧?!”

  听说第二天带她去镇上做手术,老人激动得一夜没合眼,鸡叫头遍便催促柱子起床,给她烧水梳洗,穿上了压在箱底的衣服。看着这一切,柱子难过得咬牙咽下泪水。

  上面来的医疗专家集中在镇医院院子里,来自各村的白内障患者陆续到齐,一一进行检查、体检。村民组长楼上楼下跑了一圈,然后吩咐柱子背着老人随他去“检查”。忙活到中午,村民组长装模作样地跑来说:“来迟,他婶子,医生说你年纪大了,身体又差,开刀会挺不住的……”

  老人一听就喊起来:“不!我不怕,我能顶得住,只要能让我看看来迟,还有儿媳妇,我死了也值!我要开刀,我不回去……”

  村民组长说:“医生说你回去把身体养好了,以后还照样能开刀,来迟这么孝顺,你还担心什么?”

  柱子是一路流着眼泪将老人背回来的。山里黑得早,尤其是冬天,日光更短,屋里黑咕隆咚的。柱子老远就喊:“美玲,快开灯,我和娘回来了!”

  然而,没有回音。美玲难道这么早就睡下了?忽然听到屋后猪崽饿得狂叫,柱子有些紧张起来。他连忙将老人安顿在床上,开了灯,去灶房一看:空的!去西屋一看:空的!而且床头木箱是打开着的,床上扔满了柱子的衣服……柱子脑袋立即大了起来,一种不祥的恐惧感倏地袭上心头。

  老人忽然在东屋里喊:“来迟,美玲呢?怎么不在屋里?”

  柱子强压惊慌,连忙过来说:“娘,瞧我这记性……早上出门时,我让她趁着我们在镇上住院开刀这几天,回去把结婚证明开过来,这不,一忙就忘记告诉娘了……”

  老人“哦”了一声。柱子连忙说:“娘,我给您煮鸡蛋汤面!从现在起,您要好好保养身体,尽快去开刀治眼睛……”

  柱子把老人安顿好,赶紧回到自己屋子查看,发现美玲不仅拿走了她自己所有的东西,还掳走了来迟那3万元抚恤金!

  柱子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床前。

  夜里,柱子被冻醒,他爬上床,瞪着一双失神的眼睛,痴痴发呆。突然,他发现枕头下有一张美玲留下的字条,赶紧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

  柱子,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老人的眼睛一睁开,一切都会破灭,你想做伟大的义子也做不成了!我发现几年不见,你变傻了。当然,我也不是几年前的美玲了!你冒你的傻气,我可要过自己的潇洒生活!那几万块钱我就不客气了,因为我把青春给了你,又给那瞎老娘当了二十多天的儿媳妇,算是精神补偿吧!拜拜……

  五、好事多磨只要有爱

  第二天一大早,柱子敲开了村民组长家的门,把美玲携款逃走的事告诉了他。村民组长像是刚刚睡醒似的,久久盯着柱子,盯得柱子浑身冷汗直冒。

  “小兄弟,你告诉我这个,可就让我不好说了……”村民组长冷冷地说,“我们山里人是以心换心的,我一直都很信任你,也很佩服你,可你不要以为我们山里人好糊弄啊!当初给你介绍本地媳妇,你说你自己外面有人,那美玲是你写信邀来的,现在又说她把钱骗走了……哼哼,你可别把咱山里人都当成傻子啊……”

  柱子没有听清村民组长后面又说了什么,便晕晕乎乎、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他家。走着走着,他发现自己来到了山梁上,来到了来迟的坟前。来迟的坟是他和村民组长用石头砌起来的,来迟的骨灰盒就放在里面,外面用石板封了,他在石板上用铁钎凿了“好兄弟来迟之墓”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柱子一看见来迟的坟,心里的感慨与苦涩犹如江海一般掀起巨浪。他“扑通”一声趴在坟上,哽咽道:“好兄弟,现在,你能理解我吗?你对我那么信任,可是……我没能照顾好娘,我本打算替你尽孝的呀,可我没想到事情会弄成这样啊!现在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我了,我不怪他们,他们没有理由不怀疑……好兄弟,别人怎么看、怎么怀疑,我都不在乎,我现在只在乎你的看法……还记得我们在矿上,为了一件事情拿不准时,就扔铜钱吗?我现在还像以前一样,当着你的面扔铜钱。相信我,你就让‘大龙’朝上,否则就……”柱子从脖子上扯下系在红丝线上的铜钱,“来迟,我扔了,你看着我啊!”

  柱子高高抛起铜钱,上前一看,惊呆了:竟不是“大龙”!

  他的两腿一软,跪在了地上……寒风从峡谷一阵阵吹来,刀子一样切割着柱子的泪水,满山的松树被吹得呜呜哀号,令人心灰意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柱子忽然爬了起来,走到一棵松树下,解下腰间的皮带,仰头长叹道:“既然我最知心的两位朋友都对我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他将皮带系上树枝,搬来石头,站上去,将脖子套了进去……“喀嚓”一声,树枝断了,柱子摔倒在地。

  他悲愤地嘶叫着:“我连死都不成吗?!”他爬起身,抬头发现面前站着一个女子,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砍柴刀,原来是那个媒人介绍的姑娘阿叶!

  阿叶气得满脸通红,说:“我真想狠狠地扇你两个耳刮子!”

  柱子沮丧而奇怪地问:“你……干什么?”

  “干什么?”阿叶说,“我问你,你是男人吗?你以为你这样很有种是不是?屁,孬熊!”山里姑娘的性格像石头,说话也是嘎巴硬脆,“你抛下一个瞎老娘,交给谁?你口口声声说是来迟的好朋友、像亲兄弟,亲兄弟也会撇下人家的瞎眼老娘不管?!”沉默片刻,阿叶忽然柔声道:“我知道你心里很苦,但我相信你!”

  柱子再次瘫坐在地上,傻傻地看着阿叶,阿叶一身红袄,在寒风里像火一样让人浑身温暖……

  原来,阿叶自上次和柱子相亲,虽然没有见到真正的来迟,但她被柱子的举动深深打动,同时也为世间有如此的友情而感慨万端。她一直在想:像柱子这样的小伙子,难道还不是托付终身的理想伴侣吗?再说,人家一个外地人在这里,一定多有不便,何不与他结成连理,共行善事?于是,阿叶主动来找柱子。为了进一步了解柱子,阿叶先去了和自己沾点亲戚关系的村民组长家,村民组长发现柱子不见了,正为早上的事情后悔着,还责备自己不该对柱子那样怀疑,柱子离开时的神情让他不安。他立即对阿叶说:“快!帮我一起找找他……”

  阿叶知道柱子是受了委屈,否则一个大小伙子怎么会轻生!她弯腰扶起柱子,大胆而深情地说:“假如你不讨厌我的话,我愿意和你一起度过这道难关!”

  柱子看了阿叶许久,终于伸出冰冷的双手……

  六、真情相碰天地动容

  为了将美丽的谎言继续下去,不使老人产生疑窦,柱子和阿叶商定:阿叶还是以美玲的身份出现,待今后再找机会解释。

  一个礼拜后,阿叶说服了父母,带着结婚手续,欢天喜地地来到柱子和老人身边。为了叫老人确信无疑,他们立即举办了婚礼,因为“美玲”是外地人,娘家人不能来,婚礼从简。村民组长挑了几个人来,和柱子阿叶把一台戏演完。虽然人少,但气氛很热烈,老人自始至终高兴得欢喜佛似的。

  然而,有一件事始终成为柱子和阿叶心里的疙瘩,那就是老人不断在他们面前唠叨,说她的身体已经养得很棒了,可以去开刀了!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好,她会当着别人的面举起家里装谷子的木桶。

  正当柱子和阿叶商议怎么办时,却发生了让他们始料不及的事情!

  那天,几名大学生志愿者进山搞地方病调查,挨家挨户走访时,无意中发现了因白内障双目失明的老人。这些学生本来就很热情,再加上几分夸张的兴奋,立即将老人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当听老人说是身体不好,不能做白内障切除手术时,学生们更是激动起来,说:“胡扯!白内障摘除手术是非常小的手术,而且现在的手术水平很先进,根本不伤什么身体……我们是学医的大学生,专门来调查这个的。谁说您身体不行,那是骗您!”

  老人听他们这样一说,也一下子激动起来,可她忽然又笑着改口道:“我……其实知道,是咱家里穷,怕开不起刀,儿子儿媳舍不得花钱,所以……”

  学生们看看她后面的家,更加热血沸腾,说:“要不了多少钱,我们给。您的儿子儿媳怎么这样!走,现在就送您去镇里做手术,今天是最后一天了!”不由老人分说,一个学生背起她就走。

  老人连忙说:“我儿子儿媳还不知道哩!”

  学生们说:“我们的人不是全部走,村子里还有人,会通知您儿子儿媳的……”

  等到中午柱子和阿叶从地里干活回来,看到了学生们留在门上的条子。柱子和阿叶惊得后脊梁上直起寒霜,扔下工具,顾不得吃午饭,拼命地朝镇上奔去……

  一口气赶到镇里,可还是晚了一步,老人已经成功地做完了手术,脸上缠着纱布,躺在床上睡着了。镇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镇长将柱子和阿叶劈头一顿臭骂,并追问村干部是哪个,怎么这样胡乱宣传!柱子和阿叶有口难辩,只能低头挨训。

  一切都无法回避了!在接下来照顾并等待老人拆线的日子里,柱子和阿叶心如沸煮,寝食难安。他们不敢想像,当老人眼睛上的纱布被揭开,医生说看看你的儿子儿媳吧!那会是怎样的场面啊?!

  阿叶安慰柱子道:“事到如今,想那么多也没用,到时候还是如实告诉她老人家吧!只要我们是真心孝敬她,她的伤痛会慢慢好起来……”

  柱子将阿叶紧紧搂在怀里,哽咽道:“谢谢你!阿叶!从现在起,你再也不用顶着‘美玲’那个肮脏的名字了,还你清白的名字———阿叶!我的好阿叶!”

  阿叶亲吻着他,呻吟道:“我也可以叫你的真名———柱子了!”

  老人拆线的日子到了,因为是山里最后一个白内障患者即将恢复光明,所以镇政府和就要撤离的专家们,特地搞了一个仪式,吸引了不少记者的目光。

  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老人脸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被漂亮的护士小姐搀坐在中间。先是镇、县的干部讲话,然后就是上面专家亲自为老人拆开纱布。

  就在纱布被打开第一层之际,柱子忽然冲到台上,“扑通”跪在老人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娘!在你看到我之前,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您一定要挺住啊……”

  所有的来宾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主持人僵在那里,不知所措。倒是各路记者忽然兴奋起来,因为这太有新闻价值了!他们呼啦一下子涌了上去,将镜头、话筒一齐对准了这对母子。

  老人忽然一把抓住柱子的手,平静地说:“好孩子,你不用说了,我早就知道你不是我的儿子来迟……还记得那天晚上,你到我床上来给我焐脚吗?半夜里,我摸了你的小腿……我儿来迟的小腿上有一块从小留下的伤疤,可你没有……我知道你们不想让我开刀,是怕我看到现实会伤心。是的,其实,我一个半老婆子的人了,眼睛看得见看不见都无所谓,可我为啥非要开刀?我就是要亲眼看看你———我的不是骨血的儿子!亲眼看看你们这些好人都长的啥模样儿啊!”

  柱子被老人巨大的精神承受力所震惊,他感动得浑身一抖,嘶哑着嗓子大叫一声:“娘———!”满脸泪水地扑到老人的怀里……

故事——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