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地位层次分析

作者:杨小慧 杜学元




  2.4对高等教育分层的态度
  马丁特罗分析,政府在对高等教育奉行政策的争论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英才统一论”、 “英才多元论”、“平等统一论”、 “平等多元论”。 马丁特罗认为:“这四种观点在大学和学院以及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政府机构中都有代表。”[2]但是“英才统一论”的观点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而持“平等统一论”观点的人又很少。因此,争论主要集中在“英才多元论”和“平等多元论”之间。“持‘英才多元论’观点的人赞成高等教育的各部门在职能和地位上有正式的差别”[2],“而‘平等多元论’观点的人认为应该容许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部门和院校存在,并且这些部门和院校必须在声望和地位上绝对平等。”[2]这两种观点的分析实质上就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保持分层关系的问题,既是由于竞争在高等教育中的反映,也是人们要求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院校只有把追求优秀和实施平等这两种目标协调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结合。
  
  3马丁特罗地位层次的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马丁特罗在这本书中对现代高等教育分层的描述,以及影响分层而产生的趋势和所引起的结果作了详细的阐述,给人们很大的启发。他不仅带来观念上的更新,而且对于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1高等教育分层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凸现
  马丁特罗指出,高等院校地位分层主要是由客观上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和主观上声誉、名望为两个基本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在对院校进行分层时,要突破这两个方面的限度,形成科学的院校定位,明确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合理的人才为主要格局。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性,而且随着高等院校人数的增多,高等院校间的竞争也存在多样化。在各方面的竞争中,高等院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如:师范院校是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理科院校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技术学院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等等,高等院校只有自身存在一定的特色,才能打破国家所授予的政策和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名牌大学的传统思想。对于任何高等院校来讲拥有特色就是拥有生命线、特色趋向就业、特色倾向教育领先。一所院校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由主观和客观方面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2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关系需要分层
  马丁特罗在对高等教育分层的态度中指出普通接受的两种观点是“英才多元论”和“平等多元论”,也就是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间的平衡问题。在中国,这一趋势已经发生,一方面,精英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多数一流大学为了迎合广大学子的求学之路,办学规模上急剧扩大,在各地开办分校,使精英大学普遍出现向大众型大学转变的趋势;另一方面,大众型的本科及专科院校,也有模仿精英大学的倾向。在办学目标上,盲目的“升格”朝向学术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移用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等现象。这两种趋势的发展对精英大学和大众型大学建设来讲都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是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间的分层构成必要的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二者的逻辑角度来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的关系,精英教育是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高深学问,必须致力于精英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设,使高深学问得到长久的有效发展。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大众高等教育的优势,不能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因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应用型,职业型和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机构,是为了适应社会上日益兴起的越来越多的行业的需求。所以,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两者都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能,两者之间的分层虽有一定的冲突,但是要认识到发展大众教育既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职业需要,也是为了发展和保持精英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大众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减轻给精英教育造成的压力,为精英教育提供广阔空间。
  3.3高等教育的分层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其主要目的是:第一,满足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需要。因为知识是无国界的,任何国家的学者都可致力于人类知识的扩展,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第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国际性和普遍性特征。从这一理论上讲,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当是一个世界各国文化和教育平等交流融合的过程,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分层可以促进各国的教育特色的融合。虽然教育的分层对于第三世界而言,会进一步强化对西方国家教育的依赖,但是教育的分层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管理方法,从而减少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差距,加速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高等教育分层可以突出本土文化的展示,有利于拓宽各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培养出具有多种文化素养和较高对外交流能力的人才,促进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 学生人数世界第一[EB/OL].(2007-09-12)[2008-06-16]http://news.tom.com/2007-09-12/OI27/14428045.html.
  2 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