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研究型大学应创办一流本科教育

作者:刘智运




  5)组织研究性学习。①开设研究性课程,MIT把过去仅限于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课”下放到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几乎所有专业都设置了特殊问题研究、教学研究和独立研究讨论课程,使课堂教学过程和相关的教辅活动具有浓郁的研讨和探究氛围。随着研究型大学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日益重视,其在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好处和作用也在日益显示出来;本科生开始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收者,变为积极的知识学习者和探究者,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和学科洞察力也大大增强;②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州理工学院迅速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得益于1919年到任后的校长诺伊斯的教育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提倡学生和教师在学术上的密切交往,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本科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就,其中一位叫埃德温麦克米伦的一年级学生还与一位博士生鲍林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并在20世纪50年代初,两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少美国大学设有专门的办公室来组织、促进、实施、资助和管理“本科生研究计划”。全校范围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师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项目并请多学科教师指导。研究工作可以取得学分或获得报酬或者纯粹是无偿的志愿行为。麻省理工学院几乎100%的本科生在4年学习期间至少参加过一次这样的研究计划。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把本科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视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激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美国大学还专门设有表彰本科毕业生优秀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并专门在影响力极大的毕业典礼上颁发。如斯坦福大学设有专门授发给在工程和社会、物理和自然科学等研究项目取得杰出成果的本科毕业生的燧石奖章,以及为表彰本科毕业生杰出人文科学成果和创造性美术作品而设置的罗伯特金质奖章。不少学生的获奖项目还是在多名不同学科教师(甚至外校的教师)指导下的跨学科研究。”[5]
  6)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实施有效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还得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来落实。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没有追求新知识的动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一厢情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布莱顿(J.Brighton)副校长认为:“现代教与学已经远离过去传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6]研究型大学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这一点。比较重视本科教育的普林斯顿大学,特别重视在教学中,坚持授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应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分析、评价和组织能力。使得学生最终有能力为自己的智力发展负责。为此,该校的教授们在课堂上不以权威自居,尽可能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容许不同意见的争议。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入门性的引导,以期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辨别和判断得出结论。使本科生从大学起步阶段就掌握了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之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而保证了普林斯顿的本科生群体能稳定地处于优秀水平;
  7)关注国际化教育思想。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了能培养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处于不败的优秀人才,非常注重在本科生教育中体现和贯彻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有鲜明的国际化内涵。强调学生的国际眼光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了解和理解方面的教育。学生应会讲一门外国语并通晓别国文化,以利于增进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使之能够以立足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来鉴别事件、判断形势、决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擅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与合作共事。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能胜任在驻外机构跨国公司和本土外国机构、公司的岗位工作创造条件。在课程计划中增加国际化的内容。这是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研究型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许多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并力图在所有课程中体现国际观点。招收和派遣留学生,同样是本科生培养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在校园活动中通过多样化活动和多元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和碰撞,激活思维和灵感,并形成创新意识,是美国大学的一个传统。派遣本科生到外国留学,在国外设立本科生学习点以促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研究型大学则有更多的关注和举措。斯坦福大学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智利等国都设有学习中心。这些中心为该校学生去海外学习提供机会。
  
  2中国本科教育应加强
  
  上述美国本科教育所走过的路径,对我国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我国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比较好的,得到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高教界的认可。著名物理学家杨搌宇教授评说过,中国本科生基础理论比较扎实,质量比较好,但创新能力不足。我们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洋为中用”。
  “目前高等学校中,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重视科研、轻视教学是普遍现象。”[7]对本科教育不够重视,影响了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
  2.1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教育都特别重视,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更加关注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欧内斯特L博耶撰写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有过十分明确的阐述:“本科生教育的生命力影响到所有其他各层次的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特性植根于学士教育。”“大学本科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它之前的中学教育和之后的研究生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8]然而这种极其重要的影响力的地位,并非能始终如一地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在所有研究型大学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认识上有两大误区:一是研究型大学应以研究为主,主要看科研水平,本科教学已经过关,不在话下,更关注研究生教育;二是把主要师资力量放在科研上,要拿大项目,要出大成果,名教授很少上本科生的课,忽视本科生教育。这种倾向美国教育家博耶提出过批评。他认为,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不能培养出一流的硕士和博士,也就不能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一所大学不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知名教授都为本科生开课,学生只有在本科阶段掌握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受到了良好的科研训练,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培养出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脱颖而出,在研究型大学智力和资源的沃土里汲取足够的养分,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因此,研究型大学应该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地位,要从本科教育抓起。“毫无疑问,它所追求的质量、水平和贡献,都有赖于本科教育提供坚实、强大的支撑才能得以顺利实现。”[3]
  2.2人才培养是根本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培养人才为已任。早期的大学,只具有单一的教学功能。发展至今,关于大学的功能已经有了较为通用的描述,即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有的学者还论述了大学的其它功能。然而,在大学里,各项功能并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有机地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
  纵观大学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大学的社会功能不断拓展,今后还会进一步拓展。然而,大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组织,培养人才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性质所在。虽然个别优秀人才未经高等教育就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绝大多数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高级专门人才都是在完成了大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几个世纪的历史表明,只有大学这个组织,才能够批量地完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这一历程是其他的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因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意义。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