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可行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一体化活动研究

作者:朱 芸




  [摘要]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显著位置。本文运用Jeremy Harmer 的语言输入、输出平衡理论,阐明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听力与口语教学合二为一,才能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可行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一体化活动。
  [关键词]大学英语,输入与输出理论,听说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5-0428-04
  
  教育部于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1]这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听是语言交际过程的信息输入方式,说是输出的主要表达形式,听和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只有两种技能合作训练,才能使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完整统一,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本文运用语言习得的输入与输出理论,阐明听说活动须合二为一的道理,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可行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活动。
  
  1Jeremy Harmer关于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理论
  
  外语教学离不开语言输入与输出。Krashen、Swain、Harmer等许多语言学家对这一过程都有精辟阐述,笔者赞成Jeremy Harmer的输入、输出平衡观。输入、输出应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输入在语言学习中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就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但大学英语课堂也不能只有输入,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突出问题。Jeremy Harmer认为,在语言输入的同时确保时间与活动上平衡语言的输出,有利于学生在运用中学习与掌握语言,输出比输入更能推动学习者深层次地加工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所缺的是有效使用语言的机会而不单单是理解语言输入。没有输出,教师就不能发现学习者的问题。只有当学习者产出语言,并被教师或同伴纠正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做出了不正确的推论[2]。事实上,语言的输出对学好外语作用十分重大,它不仅能激发更有效的输入,而且输出能强化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注意和语言的吸收。因此,输入和输出应水乳交融,互相作用,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所谓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就是指接受能力“听”和“读”与产出能力“说”和“写”的平衡。目前,在高等院校广泛普及英语听说课,摒弃原先的将口语和听力分开训练的做法,既避免了听力课堂沉闷,口语课堂冷场的弊端,又体现了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Harmer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与语言输入相关的部分(即学生接受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和与培养语言输出相关的部分(即必要时强迫学生使用他们所学过的语言)。并且进一步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加以细分,认为语言输入分为精细输入和粗犷输入;语言输出分为实践性输出和交流性输出[2]。精细输入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和严格控制后少量输入的东西。通常在课堂上可以实现。粗犷输入是指在阅读和听力上不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新的材料,通常,这种语言输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后实现。精细输入和粗犷输入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量的平衡,过多的精细输入或过多的粗犷输入教学活动都难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性输出是要求学习者反复的练习语言的规则,处于语言输入与交流性输出的中间“Practice output marks some kind of a half-way stage between input and communicative output.”[2]由此可见,实践性输出在语言输入后的内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交流性输出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某种交流任务,这时的语言才成为交流工具。Harmer认为在交流性输出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某种交流任务,目的是给学生机会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然后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最后让学生重新组织输入的语言知识,在新的交际情境下以输出的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2]。两种输出活动在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只有实践性输出的教学显得呆板、陈旧,可能使学生的交流潜能变得越来越少,不能教会学生如何自如的运用英语,但如果在教学中省去实践性输出阶段而直接进入交流性输出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的语言朝正确和流利的方向发展。
  
  2可行的课堂听说活动
  
  如何将Jeremy Harmer的输入、输出平衡观体现在听说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营造使用语言的环境,设计有利于输入、输出的听说活动是英语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比较,将可行的听说一体化活动分成三个层次。
  2.1平行性听说一体化活动
  这类活动是信息再现型的,是精细输入和实践性输出的结合,适合让学生在听说初级阶段练习。
  1)对话的跟读和模仿。要想保持口语的流畅与准确,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在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纠正发音错误,跟读,模仿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方法[3]。利用生动的的声像资料,让学生跟读模仿,听说结合,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表达与英语原声进行对比,可以及时纠正发音错误,不断提高语言精确度。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要注意听力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如对话一定要符合真实的情境,有语调,吞音,连读,更要有感情。这样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乏味,模仿起来也很有趣。书上提供的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跟读和模仿。一开始可以多人一角色模仿,如男生一角色,女生一角色,左边两排学生一角色,右边两排学生一角色,然后再通过个人的表演来检查。通过重复和模仿书上的对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惯用语和对话表达技巧,同时,学生利用听到的惯用语和技巧及时充实自身的口语表达内容与形式,最快的将输入转换为输出。虽然这是最老套、最简单的听说活动,但仍然是最有效的活动之一;
  2)学唱英文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可以成为记忆的催化剂。学唱英语歌曲便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良好途径。而且歌曲还能使学生在听唱的过程中改善发音,同时歌曲易背诵,因而提供给学生一种记单词、短语、句型的有效方法,增强语感,并且在口语对话中毫不费力地运用。如“deep in my heart”,“hand in hand”,“my heart will go on”,等等。通过英语歌曲的学习,还可以熟练掌握各种英语句型。例如“When I was young,I'd …”。该句型来自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老歌Yesterday Once More的第一句歌词“When I was young,I'd listen to the radio.”。笔者发现学生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喜欢用这样的句型,由此可见,用音乐美来熏陶学生的听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