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同学译本比较法:笔译讲评的有益尝试

作者:刘泽权 白 杨




  [摘要]介绍了笔者在笔译练习讲评中使用的“同学译本比较法”。本文的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表明,“同学译本比较法”有助于克服传统的以学生个体为对象、以语法内容为重点的印象式翻译讲评的缺陷,将翻译讲评变为学生横向比较、共同进步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翻译教学尤其是讲评环节的效果。
  [关键词]翻译教学,同学译本比较法,惯用性选择,翻译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1-0154-05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而且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当今时代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更加全方位化,这也决定了翻译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需要不断发展以符合时代需要。我国的翻译教学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的确取得了不小进步。但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对于其他教育学科仍然是薄弱的、不完善的。
  
  1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关于翻译的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人们对翻译教学的认识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各行其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1.1翻译教材
  建国后,在翻译教学方面是一片空白,高等院校的外语系没有正规的翻译教材,直到1958年陆殿杨出版了他编著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但是,这本书政治色彩太浓,其中有许多口号式的句子。1984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翻译课开始受到重视,成为外语专业的必修课。此后,新的翻译教材不断面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张培基等编的《汉英翻译教程》,同时它也是文革后唯一一本全国统编并由教育部审定的翻译教材。虽然它被广大教师和学生公认为最受欢迎的翻译教程,但“译例和练习内容陈旧,过于集中于政治领域,选材不广”[1]:只侧重词法、句法翻译,但没能给予语篇翻译足够的重视;只限于文学方面的翻译,却不注重实务性翻译;翻译理论的讲述极少,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柯平、陈宏薇、冯庆华等[2~4]许多教师出版了他们自己编写的翻译教程。但这些书并不是国家统编教材,所以普及面比较窄,加之作者对于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比如翻译的标准、翻译教材应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应该讲授何种理论和技能等。所以,至今都未成为绝大多数翻译教师、学生以及翻译工作者公认的权威教程。正如张美芳所指出,“现有教材或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或是译论陈旧,或是理论脱离实际”[1]。
  
  1.2课堂教学
  传统的翻译教学程序大致是“教师通过大量译例讲解阐述某一翻译技巧。对学生的翻译练习,教师或批改发回,或进行讲评,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把答案硬塞给学生。”[5]而翻译课堂上是否应该讲授翻译理论、讲什么、如何讲、理论讲授应该占课堂教学的多大比例,这些都是问题。对此,学者们也是各持己见。穆雷认为应该让学生比较统一原文的不同译文,找出错误,结合理论分析错误[6]。徐莉娜建议“凡是在今后教学中经常涉及的,在分析译例、翻译批评中要反复提及的基础知识都应纳入翻译理论课,至于那些与特定教学阶段有关的理论知识,最好放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中结合时间进行论述”[7]。魏令查则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将一些已达成共识的基本理论按照大纲的要求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用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有争议的理论。”[8]林克难提出:“讲理论应该讲那些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尽量把理论与实践挂起钩来,切忌讲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深理论,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了学习理论的兴趣。”[9]由此可以看出,在讲什么这一方面学者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讲授一些能够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基本理论。
  
  2同学译本比较法
  
  近年来翻译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明显增多,各种规模的翻译教学研讨会也是层出不穷。作为翻译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们也在努力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途径以完善教学。
  关于翻译讲评这一教学环节,笔者也作了一些尝试。接下来笔者介绍一种自己在笔译练习讲评中运用的“同学译本比较法”(peer versions contrast)。所谓“同学译本比较法”就是将学生每次笔译练习的所有译本收集起来,作为确定学生就练习中所强调的重点/难点所做出的“惯用性选择”(normative choices)、评价学生笔译表现的基本依据。“同学译本比较法”的实验对象是燕山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文化与翻译方向(一个班)和商务英语方向(两个班)的92名学生。实验方法如下:首先,在学期第一次课上,将每班的学生按自愿组合的方式分为四人一组(共二十三组)并选出组长,要求他们在该学期的翻译课和翻译练习中按分组的结果进行课堂讨论、发言和翻译练习,并用电子邮件或软盘呈交本组的笔译译文;其次,老师每次布置笔译作业时,将重点练习的语言现象用下划线的形式突出出来;再次,老师在收到每组的译文后,将他们编辑在一起,然后将每组译本中对重点练习的语言现象的翻译列表统计出来,以找到学生的惯用性选择,并将这些结果存盘;最后,在讲评课上将每组的译本和学生的惯用性选择投射到荧幕上,供对比和评点之用。
  长期以来,翻译课备受学生冷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参与机会[10]。在“同学译本比较法”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翻译实践活动中,四人一组集中讨论、练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克服了老师一味灌输知识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弊病。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使他们由知识的载体成为学习的主体[11]。在传统的翻译讲评课上,一般都是老师给出一篇“标准译文”并进行详细讲解。但翻译极具创造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对于同一个文本可以有许多不同译文。而且,老师给出的标准译文只是“翻译结果”,“他们无法详细给学生讲述翻译过程”[12]。“同学译本比较法”借助了同学们自己的译文,教师把所有学生的译本收集起来,在讲评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讲授相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学生可以从好的译文中得到启发,而译文中的不足和失误则是一条可以增加经验值的有效途径。他们可以把不同译文进行比较,由于是自己的译文,学生能够从翻译结果反思翻译过程,同时也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
  下面,笔者特摘录几例教学实例具体展示同学译本比较法的操作过程。
  
  2.1 69个形容词的翻译
  近年来,语篇翻译已经成为翻译课堂教学的重点。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语篇是个意义单位。如果原语和目的语的意义系统和词汇语法系统十分接近,其形式对应的单位一般出现在较低的级阶上,如词级或词组级,反之就只可出现在较高的级阶,如小句级甚至句群上[13]。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因此差异很大。进行语篇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句与句的对应,而是应该从整体着手。笔者也曾经在试验班级做过问卷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评例文时的侧重点应该是语篇。示例1是文化班同学对于同一语篇在老师讲授翻译技巧前后的译文对比。
  示例1:For too long-far too long-capricious,cautious,chicken-livered,cowardly,craven,duck-brained,dim-witted,faint- hearted,gutless,gormless,ignorant,indecisive,irresolute,jelly-backed,limp- wristed,namby-pamby,negligent,obdurate,opportunist,perfunctory,poltroonish,pusillanimous,shallow,shameless,spineless,squeamish,timid,weak-kneed,vacuous,backsliding,bending,bickering,cheating,compromising,cringing,deal-doing,dilly-dallying,dithering,equivocating,failing,faltering,fiddling,fidgeting,groveling,hesitating,kowtowing,lying,obfuscating,oscillating,paltering,pandering,posturing,quitting,quivering,resiling,see-sawing,shilly-shallying,slithering,squabbling,swivelling,tergiversating,teetering,tottering,twisting,vacillating,wavering,weaseling,wobbling,yellowing politicians have buckled to the gun lobby.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