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基于网络环境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作者:抗 红 周元春




  [摘要]通过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探索和建立该课程网络环境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获得第一手试验资料,为深入研究相关问题积累素材和经验。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法,教学改革,自主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48-04
  
  《经济法》不仅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2005年来,笔者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规范和要求,设计开发《经济法》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采用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的研究方法组织开展该课程(专题)的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研究,以探索该课程基于网络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试验情况介绍
  
  按照广东省“151工程”课程试验项目的要求,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笔者选择公司法(12学时)、票据法(12学时)两个专题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试验研究,专题教学试验内容约为课程教学(54学时)内容的44%。
  试验对象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系2004级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200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两个班115名本科生。
  试验教学环境为基于因特网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园网的网络教室、多媒体课室和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自主开发设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上的相关资源,涉及的栏目有:授课教案(文字教案、课件)、案例分析(文字案例、视频案例)、习题测试(习题训练、在线测试)、作品展示、相关资源(参考书目、资源网站、法规文库)。其中的文字教案依据自编教材《经济法学习精要》(31万字),并对已重新修订的法律规定部分及时更新后形成,课件为课题组教师多年教学中使用的自创成果,习题训练中的题目为历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经济法科目考题精选,在线测试公布了17套测试试题,作品展示栏目展示了20个学生创作的作品,下载使用了15个媒体视频案例。目前网站中的教学资源涵盖了约95%的《经济法》课程内容,网站总容量约647MB。资源网站列出19个精品课程网站和25个资源网站的网址链接。
  笔者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三轮专题教学试验,探索研究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作品创作-展示-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规律和方法。
  基于网络课室的“情境-探究”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与说明。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利用网络资源导入案例,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学生小组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形成结果并将结果上传到评论区;第四环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价案例分析结果;第五环节: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案例分析方法;第六环节:电子作品,作业布置,在线测试。
  在第一和第二在这两个环节之间,可以根据知识点难度选择是否设置教师重点讲授环节;第二环节学生可浏览教学网站上的文字教案、课件、法条、资源网站的资源、学生作品等素材;第三环节教师重点观察讨论中反映出的学生理解错误与不足,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第四环节教师针对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辨析正误、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培养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第六环节教师观察在线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基于网络课室的主题研究性“作品创作-展示-评价”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与说明:第一环节:主题介绍,资源介绍,创作方法指导;第二环节:小组选题,创作方案设计、分工;第三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分组创作;第四环节:作品上传到展示区展示;第五环节:学生评价;第六环节:教师评价总结。
  其中,第一环节在前期的教学中,每次课后布置电子作品作业时,将该次课所涉及知识点的作品选题介绍给学生,供学生选择;第二环节小组可在教师提供的备选题目中选择,也可依据教师指导的主题选择方法自立题目;第三环节在课堂上进行用时约为3课时,教师可全程跟踪观察,及时指导。如课时紧张,此环节可放在课下进行,学生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可在课后完成,在下次课之前上传作品供师生学习评价;在第五环节为节省上课时间,各小组要在课前先依据评价指标对他组作品进行预评价,课堂评价时,小组发言人仅简单介绍作品即可接受他组同学的提问、质疑及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采取组织、启发、引导等教学策略,旨在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担当好学科专家、资源的引导者和任务的咨询者等多重角色。据此形成并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和规律。
  
  2专题教学试验结果
  
  在专题教学试验过程的不同阶段,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座谈、向学生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集中在线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专题教学试验的感受评价和效果,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3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1)学生肯定和认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改试验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专题教学试验设计、教学策略及试验实施过程。学生认可和肯定无纸化作业和电子作品创作等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活动,喜欢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
  从表1~4和表7、表8显示的数据来看,学生对教学试验各环节持赞同和肯定态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自主设计开发了针对性很强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网,为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提供了稳定、正确、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平台,保证了教学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效果。
  第一轮专题教学试验活动结束后,在反思评价阶段的师生座谈中,有很多同学反映:网上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也常常会搜索到大量过期、失效、不合需求的信息,还有很多想要利用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打开、下载,这些情况浪费了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削减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协作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还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不理解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结果对学习主体更加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面对困难,缺乏克服的动力和毅力;二是对于正在进行《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信息的专业判断还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且刚刚开始试验,信息能力和素养欠缺。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开发设计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网,将特别针对学生需要,依据国家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内容及要求,自主编写的《经济法学习精要》和历年CPA考题作为网站的基本的学习资源,并整合优秀网络资源形成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平台,为试验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和信息拓展的起点。在试验后的调查评价中,高达98%的学生选择浏览课程网学习资源为“在网络环境下最喜欢的三种学习模式”肯定了网站的重要影响;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表5显示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表9中显示93%和89%的学生认为试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