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浅析新经济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李海峰




  [摘要]在分析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探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内容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队伍创新等工作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30-04
  
  “新经济”一词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其含义是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经济周期的传统经济,认为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人类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随着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又把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技术和新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新经济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认知,但一般认为,新经济的含义涵盖三个方面: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在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趋复杂化,亦将面临更多挑战。针对目前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当前研究生思想特点
  
  1.1主体差异性
  随着高校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源广泛,其文化层次呈现多样性,在年龄、职务、经历上跨度大,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和职业经历,价值观念分歧也更多。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行为、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体差异性特征明显。
  
  1.2价值取向现实性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学业竞争、生存压力、择业竞争等现实问题使他们的人生理想日益务实,十分关心自己的前途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精英意识、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1]。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更为现实。有些研究生尚未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用辩证的、全面的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当前的社会现实。研究生政治上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信仰共产主义的动机减少,而为了“谋求好职业而增加就业竞争力”和“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专长”的动机增多。随着就业范围的大大拓展,国家机关不再是学生选择的热门,企业特别是外企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首选。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大部分的研究生将个人发展机会列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薪酬和地区。
  
  1.3政治热情高而又带有盲目性
  
  研究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思想活跃,充满朝气,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自信心强,力求有所作为,他们民主意识强烈,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便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普遍缺乏政治经验,法律观念和规范意识淡薄。 虽有个别具有较为丰富社会经验的研究生思想成熟,能辩证地分析、认识客观现实,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自觉地将自己的成才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但就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他们乐于吸收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易受他人影响,难于理智地分析判断社会现状,往往凭感情定好坏,思想波动性大。如果没有正确目标的指引、教育者的科学指导和管理者的规范管理,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偏差。
  
  1.4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的渐近性
  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受本科阶段的影响较大,此外,受家庭、社会、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校园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持续引导和不断规范。大部分研究生年龄偏大,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他们对事物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研究生管理难度大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行为、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坚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注意区分情况不同对待。研究生培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有统分、自筹经费的,也有委培、定向的;研究生在年龄、社会阅历、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上也呈现差异性。面对由研究生情况复杂化而带来的管理难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人员的设置配备往往参差不齐,与本科生相比,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投入少、或缺失、或沿袭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一整套系统有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2.2网络文化的冲击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研究生提供了更方便,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网际互动是研究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减轻个人精神压力的功能。个人在网络中扮演各种角色,而这些角色不再是出于生存的要求,而完全是人类游戏本能的释放。但是,在这种外在的喧嚣下面隐藏的是孤独,它导致了研究生心理环境的扭曲。过分迷恋上网或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现象在研究生中时有发生。网际互动使大学生社会化融入新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同时又造成伦理道德的弱化与无规范化。网络文化对传统伦理道德造成了较大冲击,网络虚拟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环境。网上交往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必然会削弱外在的约束功能,同时也弱化了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
  
  2.3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市场的开放化。具体地说,是指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在兼容并蓄中并存并得到发展[2]。它不是一元论的西方文化的流行化,更不是某种文化的独断化和主宰。文化全球化引起了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把世界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往,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使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沟通,使文化全球化成为可能。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 的原则
  
  3.1以人为本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趋向平等、开放和互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看作被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需要。随着研究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德育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模式,要树立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观念,从研究生的主体需要和自身发展规律出发,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出发,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摒弃过去以强制管理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关爱研究生的健康成长着手,注重他们专业技能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思想水平、道德素质的提高,了解新时期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学生,用模范的行动影响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