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丽波




  [摘要]就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现存的青年教师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别从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如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方面探讨了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2-0126-04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急剧膨胀,使得近年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日趋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43%,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偏颇,现就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笔者从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粗浅体会与大家交流。
  
  1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错过青年教师的最佳成长期
  在青年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时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他们朝气蓬勃、追求上进,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很强的可塑性以及接受新知识的渴望,这是青年教师完成社会角色转变并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期如果给青年教师施加过多的教学工作任务,则会有应接不暇之感,在忙忙碌碌中最终招架不住。为了完成领导指派的教学任务只能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没有精力去钻研课本的深层次含义,这样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的督导,那么其隐患是很难被发现的,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等到学生强烈地反映意见的时候,犹如一位病入膏肓的患者,已经疾在腠理无药可医了。
  国外研究证实,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结果是最初阶段随经验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以后五年或更长时期进步速度逐渐放慢,往后15~20年无大变更,再后则趋于衰退,调查显示,我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宜早不宜迟。
  
  1.2片面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从青年教师的整体状况来看,其主流还是好的,他们学历层次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视野,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其中还有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及管理岗位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
  但是,也应看到当今高校选任的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大多生长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也不乏有对教育事业丧失责任心,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发生学术腐败的青年教师。
  2005年5月进行的一次燕山大学本科生学风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报告中学术态度论文写作一项的调查结果见表1。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在高校学生当中,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以严肃的学术态度对待论文写作,值得深思的是,学生从网上下载或抄袭课本的论文得分在60分以下的比例仅为0.81%,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应该说,任课教师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把关不严是抄袭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教风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
  对于身为教师而不能为人师表,则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发展,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进而遏制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仅仅重视其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更加不容忽视。
  
  1.3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教师的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即采取“一站式”培养模式,本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校任教。这样一条龙下来,思维僵化,知识同化,水平上没有太大发展,人际关系却越发的盘根错节。
  这种现象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的“三士同师”(即某学士,硕士,博士同出同一师门)或 “三代同堂”使得同一师门的师生们形成了复杂的“裙带”关系,他们相互提携,彼此利用,共处于一个巩固的利益共同体中,这种共同体严重的扰乱了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不利于不同学术思想、流派及风格的交流,局限了学科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种“师徒型”人才结构,他们师出同门,导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弟子哪敢与导师针锋相对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导致他们的思维模式几近相同,缺乏学术交流和创新,是学科建设发展的羁绊;第三,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师出同门的师生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乃至于上课讲授的方式上有很大的雷同,导致教师思维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师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教授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这样的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自然是十分有限的,其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1.4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缺乏人文关怀
  青年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风华正茂,正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现实生活和自身理想的差距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突和压力,学校的管理领导者应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给与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其阻碍工作发展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环境。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对策及建 议
  
  2.1加强教学能力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青年教师大多教龄短,教学经验欠缺,对教材的理解,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足,这往往也是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是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一大瓶颈。但是,青年教师充满朝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改革创新,因此,只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可以使其快速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
  1)岗前基本技能培训。青年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对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对缺乏。学校管理部门每年定期组织新教师进行集中岗前培训,请有关专家系统讲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具体指导备课,教案书写等具体教学环节,此外,定期组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及普通话测试,并将考试结果与上岗资格挂钩,为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指导教师制度。由院系安排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教师要在每学期初制定指导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安排指导,同时,要安排青年教师每学期听示范课以博取众家之长。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助教、实习、实验、辅导答疑、毕业设计等工作,熟悉所在专业的整个教学环节。如青年教师已开课,指导教师每学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并将听课情况与青年教师交流指导,经过一两年的帮扶磨练,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资料准备。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日历准备好一学期的讲稿,对于来校时间较短的青年教师应准备出一学期总课时量二分之一的讲稿,达不到要求者不能开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