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作者:郭 丽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业设计这一新专业在高校中迅速地发展起来,在许多美术院校、工科院校,以及各类综合大学,都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随着招生的不断扩大,师资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目前高校中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现阶段师资不足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业设计,师资队伍,设计师,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1-0065-03
  
  0引言
  
  工业设计是伴随工业革命出现的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才正式引入中国的。短短20年的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校中已基本确立和普及,并成为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新学科。
  最初,一批学者被派到日本、德国等一些欧美国家学习工业设计。回国后他们就投身到专业的创办中。他们在社会各界积极宣传工业设计的思想,到高校中讲学,举办工业设计培训班,使一些有识之士投身到这一行列,组成了最早的一批工业设计教师队伍。首先在几所美术院校和工科院校办起了工业设计专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企业和社会急需专业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校中迅速地发展起来了。不仅美术院校和工科院校,而且各类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都相继开办了这一专业,办专业学校的数量由1985年的20所猛增到现在的300多所,并且招生人数还在逐年增加。这种带有盲目性的、缺少宏观调控的办学,给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带来很多弊端。许多学校就是在教学的软硬件都不具备、几乎没有师资的情况下办起了专业,这样就使正常的教学无法正常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中的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断扩大的招生和教师严重缺乏之间的矛盾,这是许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影响到了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工业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1工业设计专业师资不足问题的研究
  
  1.1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创工业设计专业的最早的教师队伍中,有留学回国的专家,有经过培训的理工科和其它专业的教师,有美术教师,以及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他们都不是专业出身,但是他们是最早接受工业设计思想、直接接受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深刻体会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的开拓者和创始人,是工业设计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工业设计专业诞生了,并且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一代专业设计师。后来,有了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填补了没有专业教师的空白,并逐步成为教学的核心力量,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化。随着专业教师的增多、教学改革的开展,工业设计教育体系逐步成熟。
  
  1.2师资不足问题的产生
  由于最早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办学规模小,重视程度高,所以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后来办专业和招生的急剧扩大,师资不足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又由于最早的一批老教师都到了退休的年龄,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有些中青年骨干教师又纷纷出国,这样最初的师资队伍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缺少教学和直接的设计经验。许多学校缺少学科带头人,专业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许多高校几乎同时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室可以建设、教学设备可以购买,但是教师到哪里去找?许多学校招几个应届毕业生,就草率地办起了专业,如此年轻的教师队伍承担了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怎能不令人担忧。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专业的正常发展。
  
  2有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的对策研究
  
  2.1现有教师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
  目前,在教学一线承担重要教学任务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多数是本科学历。由于是新专业,前些年招收研究生的学校极少,这批最早的本科专业教师多年来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能及时提高学历。而目前的专业发展较快,很多学校都在办硕士点,所以,中青年教师的学历问题已成为办学中的关键问题,不及时提高,将制约专业的发展。
  如何解决教师的学历问题呢?参加每年的全国考试是一条直接途径。但全国的统一考试招生名额很少,外语也是艺术类教师难过的一关。与应届毕业生竞争,中青年教师没有优势。从招生的学校来看,导师本身也倾向于招收应届毕业生或年轻人,这批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有的已是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却屡屡失败,很难跨入这一门槛。
  现在我国已成立了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识到提高专业师资水平的紧迫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立即采取行动,组织办学较早且教学水平高的学校成立专门的研究生课程班,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把先进的技术和教学经验传授给全国的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起专业建设和教学的重任。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的工业设计培训班传播了工业设计的思想,那么现在的研究生班,会使大批的工业设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使设计教育向规模化和正规化迈进一大步,实现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第二次腾飞。
  
  2.2吸收专业能力强的本科生加入到教师队伍
  按常规,大学教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原有的、传统的老专业,要求教师的学历很高。所以,有些刚刚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就一味地强调教师的学历,本科毕业生一律不接收,这样就出现了两三个理工类研究生就办起了专业的现象,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目前的研究生大多都是理工类的,因为艺术类的本科生受外语水平等文化课的限制,能考取研究生的很少。而艺术类的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却很高,很多专业课的教学必须由他们来承担,他们也应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力量。所以,我国目前的情况,必须允许一些高水平的艺术类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高校的教师队伍,来壮大师资力量,完善教学体系。那种只有高学历的理工类的教师队伍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的。在工科院校办工业设计专业,本来就缺少教学应有的艺术氛围,教师又多是学理工的,许多基础的艺术类课程的教学都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随着招生人数和教学任务的不断增加,如果还一味地仍然坚持高学历的标准,就不能及时补充专业教师,影响教师队伍梯队的建设。几年过去了,学生大批的找上来了,而师资队伍却没有及时壮大,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2.3聘请职业设计师做兼职教师
  目前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做教师,并且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实际的设计经验。而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的一大批工业设计师,除了部分做教师以外,大多数都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和公司。他们经历了工业设计在我国的成长过程,他们经受了实践的锻炼,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并且把握着最前沿的信息,很多都成为企业的设计骨干。而很多院校,特别是内地的院校,教学多是纸上谈兵,学生很少有实际锻炼的机会,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非常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但是,目前高校的进人原则还是注重职称和学历。由于工业设计在我国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不健全,比如还没有设计师的职称系列,所以社会上的设计师都没有与他们的水平相应的职称,就无法进入高校任教。
  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就必须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除了本校教师任教以外,应有计划的聘请职业设计师做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保证教学质量。
  
  2.4高校教师之间友好合作,优势互补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很快,近20年来,很多院校相继开办了这一新专业。各个院校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和不同的师资状况下,办着相同的专业,培养着同样的学生,教学质量必然会相差甚远。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呢?高校之间友好合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办专业较早的一些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教学都很成功,师资力量很强,因为他们有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有影响的教师,教学体系基本确立,并趋于成熟。如果他们能被聘请到师资较弱的学校,讲一门主干课程,不但教会了学生,还能带起一些年轻教师,把教学经验学到手。这样,对办学不久的学校来说非常有好处。所以水平高的学校的专家教授,应为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承担起这一重任,与兄弟院校友好合作,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2.5与企业合作
  实践环节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许多新办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工业设计在企业里还没有普及,不像其他专业那样能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关系。
  在一些城市的知名院校,工业设计的学生实践机会相对较多,实际能力很强。但这毕竟是少数,很多内地的院校都缺少这一环节,所以社会和企业都应给予配合,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3结束语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已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火热之后,该是冷静的思考。现在国家成立了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来统一管理和协调设计教育问题。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来弥补师资队伍的暂时不足,保证教学质量,使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能够平稳的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一位专家说过:对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设计人才的优劣,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试金石。
  工业设计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