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加快职教两轮并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吴满华 孔小明




  [摘要]教育发展正在进行着由量向质的转化过程。毫无疑问,职业教育更要顺应这种形势对职业教育自身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好发展的方向和步骤。当前职业教育出现了有的偏重学历教育,有的偏重职业培训的两种倾向,本文认为应该两者并重,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轮并举,建立并实施合理的弹性学制和双证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趋势。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弹性学制,双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8)01-0048-04
  
  职业教育是指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培养一般熟练工人或半熟练工人的教育和培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国际教育分类法中使用的概念即职业或技术教育,其主要定义为: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为了某种职业技能和知识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培训。
  
  1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市场人才需求旺盛,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第一,高职教育质量亟待提高。近几年的连续扩招,职业学校学生规模有了很大发展,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开始由数量转向注重质量;第二,高职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高职生面临生源市场和毕业生市场的双重竞争;第三,高职院校自身投入水平的限制。高职院校自身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面临着沦为二流、三流大学的困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笔者认为加快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不失为应对挑战的一种良好途径。
  
  2加快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轮并举,推行弹性学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2.1加快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轮并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职业教育“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
  1)社会的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浪潮的兴起,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对于完整的终身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交替进行的。因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观念已为社会所认同。社会各行各业由注重“学历”开始走向重视“学力”。伴随着“学历社会”逐渐走向“学力社会”,职业教育需要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重新定位;
  2)职业教育模式的需要。从2004年6月起,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等七个国家政府机构联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此,“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要在扩大招生的情况下,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就是在以学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实施就业教育,在扩大“进口”的同时抓好“出口”。各个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合理办学,培养既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
  
  2.2加快两轮并举,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1)明确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加快两轮并举。职业院校中的学历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学校教育,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的一种学校教育。
  职业培训,又称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按照社会的需要,对劳动者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开发劳动者智力及培养人的职业兴趣和训练职业能力等社会活动,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终身学习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职业培训已经从职业教育的外围走向核心,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职业学校,有的学校偏重于学历教育,而有的学校又偏重于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职业院校里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占多大的比重?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的技术含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规格要求也必然随之提高,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既要注重人才知识的基础性,也要看重人才的职业性。要把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的基础性、职业培训的职业性结合起来。即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两个轮子,做到两轮并举。
  学历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部分,是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基础;如果不接受正规的职业技术学历教育,而仅凭参加短期技术培训就想胜任科技化的大生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目前没有经过正规的学历教育而直接由社会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实际上算不上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至多只能是现代化大生产流水线上的“打点工”。这完全是社会经济腾飞时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的“应急”现象,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应急现象不会长久下去。但传统的职业教育又似乎太偏重于学历教育,面对千变万化的用人市场,显得无所适从,从长远看,这种职业院校将很难生存下去。
  然而现在却有许多职业学校越办越大,越办越规范,越办越封闭。当然,扩大办学规模、实行规范化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重要前提,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职业教育办得“越来越封闭”,只注重学历教育一个方面,这就变得与普通教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反而失去了职业院校的特色,徒然增加了与普通院校竞争的压力。因此,坚持培养与培训并重,实行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把职业技术学院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是使职业教育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共同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院校单一学历教育的格局没有突破,关键是没有摆脱“重学历、轻能力”传统观念的束缚;
  2)充分挖掘职业培训优势,形成职业院校特色。由于人们对职业培训的特点及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上政策导向、调控力度以及职业培训本身服务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教育实践中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职前教育轻职后教育、重职业学校教育轻职业培训、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和实际职业能力的偏向。这些偏向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分有害。
   职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决定其必须采取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产学结合”原则,要求其实施过程与职业现场实践尽可能紧密结合。因为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素质不可能仅靠理论教学获得,而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即直接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培养和造就。职业培训,尤其是用人单位自行举办的及其与职业学校或专门培训机构联合举办的各种在职职业培训,总是密切结合职业现场实践进行的,即使由职业学校或专门培训机构单独举办的面向非在职职工的职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也总是按照设定的就业方向实际需求进行的。职业培训的强大生命力正在于这种职业针对性。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举办职业培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路子,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合格人才,用人单位负责就业,密切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从而有的放失,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并逐步形成有特色的职业培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