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王丽萍 赫连志巍




  [摘要]根据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所产生的多种网上交流方式和高校发达的网络技术及其使用情况,结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特点,提出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以期客观地引导学生研究课题和充分地使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网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510-0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以及更新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发达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
  
  1网络环境下研究生创新条件分析
  
  1.1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的特点与问题
  1)选题宽泛性。研究生论文选题面广,可以在宏观、中观(行业)、微观领域中选择。尤其在我国改革阶段,各个层面的新问题、热点问题较多,选题呈现宽泛性。例如:材料类研究生可以研究百万吨钢铁生产线的工艺过程,也可以研究几个原子排列规律。经管类研究生可以研究世界经济运行规律,也可以分析一个单位的财务报表。经常发现一些研究生在不同领域选题时有共同的特征,容易看到存在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哪些问题是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力所不及的。因此,学生在选题时容易出现不务实,过分凭兴趣选题的现象,导致有些选题过大,或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或者难以搜集资料,使课题研究不够深入,学术水平较低;
  2)研究的理论性与务实性。系统论起源于西方国家,已经在管理学、工程学和各类科学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几年由国内学者大量翻译并出版了许多有影响的著作,加之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各类研究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把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研究框架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其研究的特征之一;
  3)研究的应用性与适度性。这里的适度性是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选题范围影响的,原因是,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还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他们在选题时却有着宽阔的选择领域,这个矛盾就要依靠选题的适度性把握和控制。否则,容易出现选题过大而难以胜任、研究质量更难以保证的问题。
  选题务实性是要求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通过务实的选题使其与所学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而选题的应用性特点是要达到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理论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防止空谈理论,脱离客观、科学的轨道。因此,要通过慎重的选择题目限定研究生在该题目下结合理论,提出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解决方案,达到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资料的易得性与研究的浮躁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研究生的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变得容易,尤其是二手资料更易获得。其主要原因是社会进步、科技和经济发展是人们关注和实践的核心领域,具有焦点性、连续性等特殊性,由此各方面都注意信息的发布、收集、积累和研究。所以,资料丰富,较容易获得。正因为如此,导致了有些研究生在课题的研究中出现浮躁情绪,研究不够深入,更甚者使用粘贴堆砌的办法编写论文,学术水平出现下滑的趋势;
  5)试验环节不同与研究路径多。工科研究一般要求有严格的实验环节,经管类研究则大多以实证研究检验研究成果,但其研究路径都是多视角的。如材料类研究生对同一个材料可以从性能的视角研究,也可以从原子结构的视角研究;经管类研究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经济的视角研究,也可以从管理的视角研究等。这就增添了研究的灵活性,为多渠道创新奠定了基础。
  1.2网络提供的有利资源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网络建设已经比较发达,各高校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使高校和社会的各类信息得以共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经费的使用率和节省人力,提高研究的效率。但是,它在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浪费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同时,部分研究生对网络这一现代工具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人只是把它看成是朋友之间沟通,认识新朋友和休闲娱乐的工具,还没有把利用网络资源的研究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和提供信息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增多。开始是QQ谈话式的网络形式,随着网络读者的细分和偏好的出现,又出现了BBS、社区论坛、个人博客等等越来越多的沟通和表现形式。这些网络功能和形式提供给人们的是表达思想和观点,具有非常灵活、新颖和即时的特点。这些特点非常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新思维,如果把这些网络资源应用在科学研究和科学讨论上将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看,人们对网络资源的挖掘还非常有限。目前,高校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较为普遍,对于网络的其它交流方式,对其在科研中的作用利用极为有限,尤其对于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动机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就更少。
  实际上,理工科研究生的论文,一般要涉及复杂的运算、制图、设计和实验等内容;而经管类研究生论文阐述道理、观点、方法等定性内容较多,但各类研究生论文都强调创新思维,因此课题的研究和讨论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以推动创新。
  
  2研究生使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1)便利的文字交流。尽管利用网络资源交流的主要工具仍然是文字输入,它要比直接的语言交流要慢的多,表达也欠丰富。但是,由于时间的约束性,却使得利用网络进行文字交流造就了更为精炼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得参与交流的人们不得不调动最大的智慧能量,快速地思考和理解对方观点的深刻含义,因此增加了交流的深度,最大化地开拓了思维空间。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挖掘各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时空上的高度聚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不受时间的约束,能够与多位网友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节省资金。尤其是,能够较为集中地获得众多的观点,对于开拓思路,促进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3)更大范围地获取智慧。在网络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实现充分的探讨。在此环境下,每一位参与者都能领会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对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有着极大的帮助;
  4)无约束环境下的充分讨论。可以实现广泛的交流和无约束的讨论,尤其是不受面对面讨论时存在碍于面子的问题,也不受职位高低的困惑,还可以跳出专业的圈子,得到不同专业的而又有一定研究认识的非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说这样的讨论非常有利于产生创新思维;
  5)探讨问题的即时性和延时性。如果研究生在平时注重建立网友群,那么在遇到研究问题时可以即刻上网,及时与在线网友讨论问题,还可以给网友留言,扩大讨论范围,实现由即时性与延时性相结合,更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功能,利用网络资源;
  6)搜索资源的便利性。这一特点是任何使用过网络的人都清楚的功能,在此不赘述。
  
  3网络环境提供给研究生的创新要素
  
  3.1博客形式的创新要素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其实Weblog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是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
  

[2]